如何理解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11月18日
一、如何理解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从本质上来讲,可持续发展既不是单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不是单指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更不是单指环境的可持续改良,而是指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中,经济发展并不是终极目的,社会的进步、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那么,究竟什么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笔者看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在中小学阶段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小,是衡量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基本标志。作为个体综合素质的体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社会认知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所谓社会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社会中的人及其关系的认识能力,即对他人、社会群体、社会规范等的理解能力和推断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学生自觉主动地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在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并通过实践转化为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简称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不依赖于他人而能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的一种学习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动手能力是指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常包括信息处理能力、实践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应用能力和表达表演能力等。创新能力是指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或改进方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