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这是因为学生有了观察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将观察活动变为自己自觉的行动,在观察活动中表现为注意力集中,认真、仔细地观察和对观察结果的急切期待。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漫不经心,无精打采,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观察只是被动的应付。这就要求教师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从培养观察,兴趣入手,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从事观察活动。

1.利用有趣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学校种花、种树、整枝、防病治虫、参观园林农场,等等,学生在参加以上形式的活动中,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现象都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当天还未开放的花蕾,通过浇水、施肥,几天后开成一朵大红花;中午花圃中的玫瑰发生了萎蔫,傍晚通过浇水,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萎蔫的玫瑰又挺直了,恢复了生机;一株含羞草一经触动,就会合起来甚至下垂,像少女一般,等等。为解释上述现象,学生自然会认真观察,希望在被观察对象找到正确答案。

2.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设置矛盾的情境,为学生创设“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界,激发学生对观察的兴趣。例如,在讲木本花卉的分类时,教师先向学生指出:木本花卉分为乔木类、灌木类和藤木类,那么从外形上如何去区分它们呢?然后带学生到室外进行观察。这样,教师在学生观察前,先把问题提出,激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在观察中就会积极努力地寻找答案。

3.介绍名人轶事

教师适当安排时间,给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科学家的生平轶事,如达尔文、李时珍、童第周等是如何重视观察的,细胞、光合作用、生长素等生物学发现又是如何通过实验观察产生的,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对观察产生稳定和持久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