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学习活动,形成以探究为主的多样化课程学习方式

三、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学习活动,形成以探究为主的多样化课程学习方式

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不能单纯地就劳动而劳动,就技术学技术,教师可采用项目引导教学模式,即以完成一件作品、从事一项任务、形成一样产品、进行一种设计的形式展开教学。一般地,对学生来说,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未知的领域,学生完成某一项目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探索新知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为学生谋划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以是个人的独立操作学习,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是观察学习,也可以是体验学习、设计学习。学习中学生亲身参与并体验计划、调查、收集、考察、实验、设计、创作、想象、反思等,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活动,学到了技术,培养了能力,掌握了方法,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对课程的兴趣,同时获得了大量而丰富的体验。不仅如此,多种学习方式的融合,不仅改变了学生的传统的学习方式,更促进了学生养成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良好习惯。这既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本质要求,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实施中,实践教学的创新是实现学习方式改革最为重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为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深入研究实践教学的素材、载体,创新实践教学的方案,将程序化实践转变为探究性实践,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动手做”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实践和创新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如网络资源、CAI技术、乡土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等,获得所需信息、材料,解决操作中的实际问题。目前,一些地方流行的实践教学简单化、形式化的倾向,有悖于实践教学的多种教育功能,使本应充满乐趣的实践活动变得枯燥无味,很容易导致实践教学的目标异化、操作僵化等不良后果,应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