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开展民俗文化探源活动

四、组织开展民俗文化探源活动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引导学生关注发生在身边的耳熟能详的民俗文化现象,可以更直观地体验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鉴于民俗文化鲜明的地域性、动态性等特征,对民俗文化的探源活动可采用开放、自主的实践活动方式,如参观、考察、访问、实验、制作等。例如,为让学生了解当地那些闪烁着传统文明光芒的生产、生活方式,我们开展了主题为“透视民俗文化,尽揽民俗风情”的民俗文化资源征集活动,发动、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进社区、进家庭,寻找、收集被闲置的有一定收藏价值的生产、生活用具,访问老人、民间艺人,挖掘、收集民间工艺,筹划、布置“民俗文物展厅”,让他们在系列活动中接受民间艺术的熏陶和洗礼。

而对于当地那些优秀的以古建筑为主的历史、自然文化资源,我们则结合相关内容的教学,有意识地把它们整合到有关主题活动中。比如南京夫子庙古建筑的探寻活动,是出现在“我爱南京”这个主题中,我们通过孩子与家长一起实地观光考察、拍照、写生等方式,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出发,组织学生查阅资料,呈现作品,交流经验。学生的活动成果可谓多种多样,有夫子庙古建筑照片、平面写生画,有较为翔实的记载夫子庙古建筑历史的访谈记录和文献资料,也有立体的关于夫子庙古建筑的插塑、泥塑、录像资料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夫子庙悠久的历史,也诠释了夫子庙丰沛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