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社交构建市民身份认同
2025年09月26日
四、短视频社交构建市民身份认同
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北京已成为当下年轻人奋斗和打拼之地的选择。北京常住人口2189.3万人,其中“北漂”占比高达38.5%。当这个由来自不同地域的人群构成的集合体日渐庞大时,只有通过北京的城市感知形成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才能成为不断推动城市传播的内在动力。在抖音热门话题#来北京一年的变化#、#北京太大了#中,短视频用户通过分享在北京的日常工作生活、实践经验、城市空间体验与北京产生交互,从而产生了北京与其独属的“地方感”与“个人记忆”的关联。
“地方感”来源于人文地理学的概念,学者段义孚认为,“地方是一个强调人类情感和关系的意义中心或关怀领域”[7]。北京的“地方感”不断影响、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体验,从而也将衍生出“北京人”“北漂”的集体认同。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对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城市,都存在着一个公共印象,是许多个体印象中共同的部分。”对于北京,市民与游客的“公共印象”成为北京“地方感”的来源。抖音给予了每个城市居民以短视频的形式讲述“城市共同印象”之下个人“独家记忆”的渠道。北京的“地方感”承载的北京文化精神内涵是抖音与城市相关联的核心。[8]例如,抖音在线上掀起“爱上北京,京彩无限”北京文化网络传播活动,呼吁北京市民拍出个人心中的北京印象、分享自己的北京故事,本质上就是对个人情感与记忆的深入挖掘。由北京的“地方感”关联到“市民记忆”,从而衍生出北京所独有的自豪感,将活动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媒体”,触动市民与游客对北京美好生活的感知,建立起北京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也引发了全网通过内容共创的方式激发城市的年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