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天安门

(二)民国时期的天安门

1900年夏天,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城,由于清政府的媚外政策,天安门城楼遭到了野蛮的破坏,1903年和1906年分别重建。民国成立之后,朱启钤积极改造北京旧城,拆旧街千步廊为天安门广场,拆皇城城垣,改造与打通东西长安街、南北长街,开通了京城东西南北方向的交通要道。他使昔日的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封闭不通的所谓“天街通衢”被打通,历经明清两朝几百年的皇家御地,现在老百姓也可任意通行,平民百姓终于看到了天安门的尊容。而与此同时,紫禁城的功用也从集权政治中心向传统文化中心过渡。天安门从皇家御地转向民众活动聚集地,也为之后的“五四运动”、开国大典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