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儿文化在地铁公共空间的表现

(二)京味儿文化在地铁公共空间的表现

京味儿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要想在地铁公共空间中通过设计等方式表现出来,实属不易。综观北京地铁8号线的公共空间,大概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是再现。顾名思义,再现就是将传统京味儿文化符号以缩小或者放大的方式,抑或其他的方式再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北京地铁8号线最典型的就是鼓楼大街站,壁画《晨钟暮鼓》以“鼓”为设计元素,将中国古代十二时辰的计时哲学与节气习俗印记在鼓面上。而且吊顶也同样以“鼓”为元素,展示了鼓楼大街最典型的传统京味儿文化符号。

二是象征。在文章写作中,象征指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运用某种图案或形式来象征京味儿文化,将文化含义蕴含其中,通过象征手法表现出来。比如,北京地铁8号线中什刹海站的壁画《秋荷映像》就是运用了这种手法。在北京,荷塘泛舟是一代代北京青年的记忆,作品将站厅空间作为一个整体,荷叶、荷影蔓延开来铺满墙面、吊顶,营造如画的秋荷映像。

三是抽象。抽象是将京味儿文化符号做简单化处理,将复杂的京味儿文化形式进行抽象和提炼,使京味儿文化符号融入空间设计作品,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又起到了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作用。比如,在北京地铁8号线的安德里北街站,壁画《古都记忆》便是采用这种方式。壁画以东、西两黄寺经典建筑形式为创作题材,以两黄寺不同的建筑风格和形制为切入点,设计了一面文化墙,在保留建筑独有的特点的前提下,进行了壁画创作,以新的创作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让过往的乘客即便不亲临两黄寺也可以亲身体会到北京建筑的京味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