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天安门

(一)明清时期的天安门

在明清时期,天安门首先作为一处地理空间,发挥“门”的作用,有人们生活的“痕迹”。天安门曾经是明朝与清朝的皇城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体现着威严,距今已经有550年的历史了。它面对着天安门广场,是北京中轴线和东西长安街的交接处。天安门在最初建造时完全模仿了南京承天门的建筑造型,故起名承天门。承天门于天顺元年(1457)被焚,成化元年(1465)重建后,明末又遭兵焚。在1644年,承天门毁于战火。第二年,清朝顺治帝发布命令,重新修建承天门,在清顺治八年改名为天安门,并一直沿用至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