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大运河》:交织式叙事结构
2025年09月26日
(二)《我与大运河》:交织式叙事结构
较之以往的运河主题纪录片与《京杭大运河》的渐进式叙事结构,纪录片《我与大运河》采取了交织式叙事结构。过往纪录片基本遵循了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局的脉络走向,采用线性渐进式的时空顺序叙事方式,便于顺应观众的日常认知。[18]而交织式叙事结构与渐进式结构叙事不同,指的是围绕同一主题的不同故事如板块一样共同构成一部完整的纪录片。相比渐进式叙事结构,它更多地强调了故事板块间的平行性和并列性。
传统的运河主题纪录片一般采用跟踪拍摄、同期声运用、大量全知视角叙事等叙事手段,强调历史科普的纪实风格,对运河文化进行“编码”。比如纪录片《话说运河》就是沿着运河流经的城市,逐集对运河历史及其文化进行介绍与展示。而纪录片《我与大运河》的故事是非线性的。它的时间、空间、次序等服务于统一主题,通过使用旁白、字幕、声音等进行“黏合”,让纪录片的叙事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纪录片《我与大运河》将24个人物故事分为六个主题——行运、栖居、造物、寻味、传艺、追梦,各自主题下的叙事内容进行板块式堆砌,呈现同一主题,如“寻味”主要讲述运河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叙事内容一共由四个人物故事板块交织而成:水稻种植合作社创始人吴吉亮,高邮咸蛋创始人周玉军,黄酒酿造师张璐,以及年过古稀的淮扬菜大师居长龙。他们与运河饮食文化的故事,以及各自对该文化的理解,共同形成了“寻味”主题的故事与精神内核。观众也能够更有效地理解叙事内容及其主旨,同时还增强了影片本身的吸引力和可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