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主旋律影视传播的新逻辑与新动力——以《觉醒年代》为例

新媒体视域下主旋律影视传播的新逻辑与新动力——以《觉醒年代》为例

陈 彤[1]

【摘要】2021年党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激发了新媒体平台中各年龄段的受众,尤其是青年群体对革命历史等主旋律文化的空前关注与讨论。通过对《觉醒年代》的成功传播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新媒体时代主旋律影视的传播已经呈现出从线性到非线性的逻辑转变。同时,大众参与的二次创作、实时介入的观点输出、群体聚集的深度认同也催生了促进主旋律影视传播发展的新动力。在了解主旋律影视传播的时代背景基础上对其传播逻辑变迁与传播动力创新进行探索,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时,对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文化、传递中国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 主旋律影视 传播逻辑 《觉醒年代》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部讲述1915年到1921年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与热血青年苦寻马克思主义救国之路、创立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党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火爆“出圈”,激发了新媒体平台上的广泛关注与讨论,甚至在播出后至今持续发酵,豆瓣平台上的评分从9.1分升至9.3分,评分人数较剧终后上涨10多万人。微博平台上一条内容为“一句话证明你看过觉醒年代”的微博被转发超过7500次;在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公布入围名单中,《觉醒年代》入围八项提名后,#觉醒年代yyds#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五位;优酷APP的数据显示,35岁以下的青年观众占比接近六成。《觉醒年代》在网络上甚至引发了青年群体为了看懂剧情自发地学习党史的热潮。这部主旋律影视题材电视剧在新媒体传播中无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主旋律影视传播向来存在“说教性强、观赏性弱、观众接受度低”的问题。[2]在党的百年华诞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如何在保证传播内容和质量的前提下,扩展传播广度、拓深传播深度,使主旋律影视传播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吸引广大受众,尤其是青年受众的关注,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文化自信是亟须讨论的问题。《觉醒年代》不仅打破了主旋律电视剧与热度流量的圈层,也为当下主旋律影视新媒体传播中存在的诸多壁垒做出了良好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