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空间”:电影叙事空间中的天安门

四、“再现空间”:电影叙事空间中的天安门

正是因为电影创作者对电影叙事空间的独特处理,最终指向了更深的文化空间内涵,同时也构成了虚实结合的叙事特性。电影《天安门》讲述了在北京和平解放之际,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舞美队队长田震英接到上级任务在28天内对破旧不堪的天安门城楼进行全面整修,为开国大典的成功举办保驾护航的任务。虽然城楼被损坏得极其严重,但是田震英和他的队友没有退缩,尽管在修缮过程中遭遇了种种失败的打击和生命的威胁,但是在怀着对开国大典的敬畏和热切想见到毛主席的信念中,他们没有放弃,而是咬牙坚持。最终,舞美队在开国大典举行前夕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让八个大红灯笼高高地挂在了城楼上,成为舞美设计的核心。在影片《天安门》的叙事空间中,天安门不仅作为地理空间出现,同时也是战士们的精神空间。而电影的叙事空间就可以被理解为列斐伏尔对空间维度认识的“再现空间”,它是一处既包含物质也包含精神与想象的空间,它将“空间实践”与“空间再现”内涵于内。“再现空间”内的事物通过象征意义来表达深层含义,并且与艺术紧密相连。“再现”的也是艺术家、作家和哲学家视野中的想象和虚构空间,各种象征性的空间,它“是一个被动体验的或屈服的空间,是被想象力改变和占有的空间”[6],而电影正是一门“时空艺术”,在虚实结合的叙事所营造的空间中,影片《天安门》最终也成为观众们想象的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