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权”和情感拉动
2025年09月26日
(一)技术“赋权”和情感拉动
互联网的“赋权”功能和“去中心化”传播,使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不断缩小。而手机等移动媒体的低门槛和便捷性,使得城市和乡村的网民都能随时随地进行内容生产和传播,进一步打破城乡隔阂。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我国网民规模已超9亿,其中农村网民占比28.2%。[3]网络内容的消费主力迅速从一、二线城市下沉到三、四线城镇和农村地区,网民UGC(用户生成内容)的内容也从反映城市青年的生活转变为展现乡村的田园风光和乡土风貌。
一方面,城市居民身处快节奏生活、高效率工作、人际关系疏离的压力中,与传统的“乡土社会”割离,对乡村生活产生强烈的好奇和向往心理。以李子柒为代表的“乡村网红”,通过精短叙事、影像特写和文化符号构造了静谧、祥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乡村景观,打造出一个“数字桃花源”,为受众消解真实生活中的城市高压力,揭示了大批居于城市受众对远离喧嚣、回归清寂的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4]另一方面,乡村生活是大多数中国人,尤其是70后、80后中青年的“集体记忆”,当年众多青年离开家乡投入城市化建设中,以“土地”为中心构建的集体记忆被渐渐模糊,对于乡土产生的情感归属也在逐渐消失。“乡村网红”呈现的拟态环境,唤起那些外出打工、定居城市的农村人对于乡村的集体记忆和情感共振。
“乡村网红”的视频借助移动互联的通信技术和短视频的传播载体,打破了城市和乡村的地理区隔,激发了人们的共情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