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策略分析
从认同策略的角度来看,这三则泰国公益广告都使用了同情认同策略,其中两则广告同时使用了对立认同的策略,误同策略在这三则广告中都没有体现。
《用智慧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事》的前半部分展示的是房东收租时对小贩们发火的情景,观众因此会产生对立认同的情绪:房东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这样霸道的管理者,也会感到愤慨。因此,当房东发火的视频被传上网、房东遭遇网络暴力的时候,观众会与网暴者产生同情,觉得这样做没什么不对,是人们遭遇不公后的正常反应。但是影片又出现了第二次转折,时光倒转,这个看起来凶巴巴的房东其实是个热心人,曾经在小贩们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为他们提供摊位、减免租金,帮他们渡过难关。这时,观众又会产生第二次同情认同,这次是与房东产生了共情,感受到房东遭遇网络暴力的委屈,从而最终认同广告的倡议——眼前看到的故事不是全部的真相,不要轻易发起网络暴力。
《别让香烟继续霸凌你》的前半段主要采用的是同情认同策略,新入职场的年轻人面对陌生的环境会感到孤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接纳,因此,当一个热情、富有魅力的“大哥”出现,年轻人自然而然地会向“大哥”靠近,与他成为朋友,这种友谊带来的温暖和快乐会引发人们的广泛共鸣。在后半段,原本热情友好的“大哥”突然变得面目狰狞,殴打、虐待刚入职场的“小弟”,“小弟”的身心饱受煎熬。此时,影片会激发人们的对立认同,这样的朋友不是真正的朋友,只是在最初隐藏了自己真面目的“魔鬼”,应该与他分道扬镳。此时,广告倡议的谜底揭开——吸烟就像“魔鬼”一样的坏朋友,要及时与它“分手”。
《付出的回报》也分为前后两段,在前半段,主角不计回报地做好事,帮助别人,但是他并没有得到什么回报,这部分唤起的是人们的同情认同,因为生活中帮助别人确实未必能得到回报,这也是人们心中共同的疑问:为什么要做好事?在后半段,主角看到了穿上校服的小姑娘,得到了老人的拥抱,看到了花开,他帮助的人也在帮助别人……这种情感上的满足就是做好事的回报。这部分也在唤起人们的同情认同,做好事不一定会有回报,但是一定会让自己获得心灵上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