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讨式授课模式使课程思政更易见效
充分利用好研究生的思辨能力。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不少现实问题,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如何避免用生搬硬套的方式强硬灌输思政理论,如何不造成学生的反感心理等。而在研究生的教学中,“一言堂”式的知识宣讲正逐步被研讨式授课模式取代。“研讨”便意味着课堂不再单纯由教师主导,而是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观点,展开讨论。任课教师将课堂下放,让学生运用思辨能力,在观点交锋中领略道理。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有效吸收思政理论的重要因素。研讨式授课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创建了健康和谐的课堂氛围,这也正是课程思政得以扎根发芽的“沃土”。学生只有勤于动脑、克服懒惰心理,通过自身较强的思辨能力,才能验证思政理论在当今的时代价值。例如,部分学生秉持着“学史无用”的观点,在课堂上任课教师通过为学生罗列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节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其中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研讨式授课模式打破往常的知识单向传输模式,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使课程思政在学生中更加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