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树的起源

一、茶树的起源

茶树在地球上的存在时间,有的记载是6000~7000万年,有的说是300万年,目前尚无定论。1987年7月在贵州晴隆发现的茶子化石距今已有100万年以上,由此推断,茶树起源的时间起码在100万年以上。

关于茶树的起源,经历了相当漫长的争论和论证。现在普遍认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是茶树起源中心,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最早栽培茶树、最早加工茶叶和茶类最为丰富的国家。

(一)我国最早发现茶树

瑞典著名植物分类学家林奈所定的茶树学名“Thea sinensis”,意即“中国茶树”,定名根据的标本也来自我国。

如今,全国有10个省份约200多处相继发现野生大茶树,其中70%集中在云南、四川和贵州。中国西南部山区的野生茶树,其类型之多、数量之大、面积之广,是世界上罕见的,这是原产地植物最显著的植物地理学特征。

(二)自然条件有利于茶树形成和发展

我国云南的主要茶区大多分布在澜沧江两岸,西双版纳是云南大叶种的发源地。西双版纳茶区大部分分布在海拔一两千米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年平均温度在15℃~20℃,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由于受赤道季候风的影响,每年分为干湿两季,雨季(5月到10月)空气中相对湿度经常在80%以上,干季(11月到翌年4月)浓雾弥漫,每天到了近午才散失,雾是干季水分的主要来源。不仅如此,在西双版纳丰富的茶树资源中,古老茶区的茶树都生长在高层森林树冠的荫蔽之下。在天然林中,茶树一般居于中层,上层是高大的阔叶乔木,林下疏朗透光,形成了茶树半阴性生态的特性。至今,该地樟茶混交林几乎到处可见,除上层保留有高达20米左右的阔叶乔木外,其下是高约5米左右的樟树和两三米高的茶树。茶区土壤一般为棕色森林土,酸性的红、黄壤,地面布满枯枝落叶,土层深厚松软。所有这些特点,都是形成茶树在系统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条件。

(三)中国西南部山茶属植物最多

云南茶属植物在地理上的分布,也是研究茶树原产地的重要依据。茶树在植物系统上属于茶科,亦作山茶科茶属。本科植物共约23属380余种,其中除有10属产自美洲外,绝大多数种属产自亚洲热带至温带,尤以我国最多,约有260余种分布在云南,号称“云南山茶甲天下”。就茶属来说,全世界已发现的共约80~100余种,产亚洲的亚热带,在我国有60种以上,也以云南为最多。1957年,胡先骕在云南曾发现20多个茶属新种。从种的数目看,云南是植物分布的中心。

(四)中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最丰富

物种起源都是一元论,达尔文进化论也可以证明茶树原产只有一种。我国皋芦种被认为是茶树起源的原始种,是有遗传学根据的,它进化为中国大叶变种的过程,也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先秦的《桐君录》、裴渊的《广州记》、陆羽的《茶经》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提及皋芦种,我国西南和东南茶区发现的野生大茶树,形态也类似皋芦种。

(五)茶叶生化成分特征证实了茶起源于中国西南部

儿茶素是茶树新陈代谢的主要特征之一。有研究同时将不同纬度的茶叶制成绿茶来提取茶多酚成分,低纬度地区得到的茶多酚总量较高,但酯型儿茶素含量较低;而高纬度地区尽管茶多酚总量相对较少,但酯型儿茶素比例却很高。这种复杂儿茶素是在简单儿茶素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我国西部野生大茶树生化分析结果表明,其简单儿茶素比例比其他样品都高。

(六)中国西南部山区的茶树类型丰富多样

中国西南部山区的茶树种质资源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有灌木型、小乔木型、大乔木型,茶树叶子也有大有小。这种形态、类型等种内变异的资源丰富程度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无法比拟的。

(七)中国是利用茶最早、茶文化最为丰富的国家

中国有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多的茶文物和茶典籍,有世界上第一本茶书,在湖南省炎陵县还有神农墓与神农庙。四川名山区蒙山上清峰下的仙茶园,相传是西汉甘露三年(前51年)吴理真手植,有茶七株,人称皇茶园,是人工栽培的最早茶园。浙江余姚的大岚山,有记载是两千年前经西汉丹丘子指点,“虞洪获大茗”之地。天台山华顶归云洞前“葛玄茗圃”,是三国道学家葛玄修道炼丹植茗之处。

1992年,云南西双版纳州文化部门调查佛教文化时,在勐腊县佛寺中发现了“贝叶经”。经文是关于佛祖在西双版纳州的易武、革登、倚邦等地发现了茶树,并指导当地民族种茶、制茶和饮茶的事情。当地的许多民族,至今仍将茶奉若神明。如德昂族以茶为始祖,认为茶生育了人,还生育了日月星辰,不论迁居到何地,先要种上茶树。拉祜族视茶为祖先,认为茶树就是神魂,能左右人。基诺族如今仍保留着原始的吃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