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社会功能
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将茶之功效归纳为十项: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其中“散郁气”“驱睡气”“养生气”“除病气”“尝滋味”“养身体”诸项,是属于饮茶满足人们生理需求和保健作用等方面的功能,而“利礼仁”“表敬意”“可行道”“可雅志”则是属于茶文化的主要社会功能。据此可以将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概括为“以茶雅志”“以茶敬客”“以茶行道”三个方面。
(一)以茶雅志,陶冶个人情操
早在唐代,裴汶在《茶述》中就指出:茶叶“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也说:“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之可得知矣;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都认为茶之特性是清、和、淡、洁。饮茶之功效是“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茶文化专家在概括中国茶道精神时所倡导的“清”“寂”“廉”“美”“静”“俭”“洁”“性”等,都是侧重个人的修身养性。因此饮茶就成为励志、怡情、养廉的一种手段。历代茶人讲究茶叶本身的特性和内在的韵味,把深层的文化素质与人格熏陶作为修身之本。品茶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又可使人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起到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积极作用。
(二)以茶敬客,协调人际关系
自唐代以后,饮茶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喜爱,在日常生活中,以茶待客,客来敬茶,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唐代颜真卿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的诗句,宋代杜耒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诗句,郑清的“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都是描写以茶待客的名句。其中尤以“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几乎成为人们的口头语了。在生活中,茶已成为友好、和睦的象征。客来敬茶是以茶示礼;朋友相聚,品茶叙旧,可以增进友谊;向长辈敬茶,表示尊重;邻里纠纷,献上一杯茶,可化解矛盾,促进团结。中国茶道精神中所倡导的“廉”“美”“和”“静”等,都是侧重于人际关系的调整,要求和诚处世,敬人爱民,友好睦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爱。
(三)以茶行道,净化社会风气
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文化的交融,思想的碰撞,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中国茶道精神中所提倡的“静”“和”“雅”“廉”“敬”“美”等具有平和、雅致的精神内涵,会使人们的心情趋于淡泊宁静,可以调节生活节奏、缓解心理压力。茶道精神中的“和”“敬”精神,提倡和诚处世、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新型人际关系,必然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所以普及茶文化、宣扬茶道精神,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