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分类的不同方法
(一)按照生产季节分类
按照生产季节可将茶叶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春茶可进一步分为明前茶、谷雨茶,还可以按照发芽轮次分为头茶、二茶、三茶、四茶。
春茶是指由越冬芽生长的春季头轮新梢制作的茶叶。长江中下游茶叶主产区一般从3月中旬开始至5月中下旬结束,华南茶区在2~3月开采。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足,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氨基酸。因此,春茶特别是早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优的。
夏茶是指夏季生长的新梢制作的茶叶。长江中下游茶叶主产区一般在6月上旬至7月下旬,于春茶结束后间隔10天左右开采。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物质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不如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碱、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使芽叶紫色色泽深浅不一,滋味较为苦涩。
秋茶是指秋季生长的新梢制作的茶叶。采摘时间为8月上旬至10月上中旬。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秋茶品质优于夏茶,茶叶鲜爽,回味甘甜,但不如春茶。
冬茶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采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气候逐渐转冷后生长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浓烈。
(二)按照加工过程分类
按照粗加工、精加工和深加工三个加工过程,可将茶叶分为毛茶和成品茶。其中毛茶分绿茶、红茶、青茶、白茶和黑茶五大类,将黄茶归为绿茶一类。成品茶包括精制加工的绿茶、红茶、青茶、白茶和再加工的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七类。按照鲜叶加工方法不同,首先可分为杀青茶类和萎凋茶类两大类。杀青茶类根据氧化程度轻重可分为绿茶、黄茶和黑茶三类。萎凋茶类根据萎凋程度轻重可分为青茶、红茶和白茶三类。
(三)按照销路分类
按照销路类,是贸易和命名上的习惯,一般分为内销茶、外销茶、边销茶和侨销茶四类。
(四)按生产地分类
按生产国家分类如中国绿茶、锡兰红茶。也有按产茶省或区域分类命名,如中国的祁红(安徽红茶)、滇红(云南红茶)、川红(四川红茶)、庐山云雾茶(江西九江)和阿萨姆红茶(印度红茶)等。
(五)按茶叶品质和制作方法系统性分类
茶学专家陈椽先生以茶叶变色理论为基础,从茶叶品质系统性和制作方法的系统性进行茶叶分类,将中国茶叶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其中基本茶类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乌龙茶)和红茶六大类;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再加工而成的称为再加工茶,包括花茶、紧压茶、萃取茶(罐装饮料茶、浓缩茶、速溶茶)及药用茶等。紧压茶以基本茶类为原料,经加工、蒸压成型而制成。萃取茶以成品茶或半成品茶为原料,用热水萃取茶叶中的可溶物,过滤弃去茶渣,获得的茶汁经浓缩或不浓缩、干燥或不干燥,制成固态或液态茶。药茶将药物与茶叶配伍,制成药茶,以发挥和加强药物的功效,利于药物的溶解,增加香气,调和药味。这种茶的种类很多,如午时茶、姜茶散、益寿茶、减肥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