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用水的选择

四、品茗用水的选择

茶艺师要能根据茶叶品质特征选择适宜的泡茶用水。

(一)评水要义

泡茶用水一要看水质,要求水清、轻、活;二要品水味,要求无味、冷冽、甘甜。清、轻、甘、活、冽可谓是评水五字要诀。

1.清

清是对泡茶用水最基本的要求。清,即要求水质无色透明、洁净、无悬浮杂物。为鉴别水是否清洁,古人还发明了“试水法”。明末屠本在《茗芨》中引泰西熊三拔“试水法·试清”条说,“水置白瓷器中,白日下令日光正射水,视日光下水中若有尘埃氤氲如游气者,此水质恶也。水之良者,其澄澈底。”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所列的茶具有一漉水囊,就是用来过滤水中杂质的。

2.轻

水以轻为好。古人所说的水之轻、重和现代科学中所说的软水、硬水有相似之处。用软水泡茶,茶汤的色、香、味三者俱佳,用硬水泡茶,则茶汤变色,香味也大减。水的轻、重还应包括水中所含矿物质成分的多少,如铁盐溶液、碱性溶液,都能增加水的重量。用含铁、碱过多的水泡茶,茶汤上会浮起一层发亮的“锈油”,滋味也会变涩。自然界中的水只有雨水、雪水为纯软水,用雨雪水泡茶其汤色清明,香气高雅,滋味鲜爽。所以古人喜欢用这种“天泉”煎茶,是合乎科学道理的。而水质较好的泉水、江水等,虽然不是纯软水,但它们所含杂质除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以外,没有或很少有其他矿物质,水中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镁在煮茶时,经高温分解沉淀,形成“水垢”沉入壶底,这样也变成了软水。由此看来,古人论水质的优劣将水的轻重作为一项重要标准是很有道理的。

清代乾隆皇帝讲究以水的轻重来辨别水质的优劣,并以此鉴别出各地水的品第。如北京的玉泉水,就是因为其水质轻,乾隆皇帝在称其重量后冠以“天下第一泉”的美称。如果“清”是以肉眼来辨水中是否有杂质,那么“轻”则是用器具来辨别水中看不见的杂质。

3.甘

甘是指水质甘甜,淡然无杂味。

4.活

水贵鲜活,朱熹有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代唐庚的《斗茶记》中有“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之说。田艺蘅《煮泉小品·石流》中说“泉不流者,食之有害”。但并非所有活水都适宜煎茶,古人认为激流瀑布之水不宜茶,因为“气盛而脉涌”,缺乏中和醇厚之气,与茶的中和之旨不符。

5.冽

冽,意为寒、冷。明朝田艺蘅在《煮泉小品·清寒》中就提到“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

选择泡茶用水时,最基本的择水要求是符合国家有关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年批准并颁布的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有条件的可以通过测定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来鉴定水质。在水质符合基本指标要求的前提下,达到“三低”(即低矿化度、低硬度、低碱度)的指标要求。一般冲泡名优绿茶时,选择无机离子总量小于100毫克/升,钙、镁离子含量小于15毫克/升,水体pH小于7.0的泡茶用水,能获得较好的茶汤体验。

(二)依茶配水

一般来说,当地的水配当地的茶风味最佳,没有条件选配时可以选择相应的包装水。

如绿茶选用纯净水能体现茶的清雅、清爽风格,选用“三低”的天然泉水,可以增强茶汤和香气的浓郁度。高矿化度天然泉水与矿泉水冲泡的茶汤对风味的影响较大,一般适用于黑茶等醇和风格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