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养水之法
2025年10月13日
五、养水之法
古人十分讲究对水的储藏与保养,并总结出一些经验。屠隆《茶说·养水》中说“取白石子入瓮中,能养其味,亦可澄水不淆”。在储水坛里放入白石等物,一是认为能养水味,二是认为能澄清水中杂质。张源 《茶录·贮水》中记载“贮水瓮须置阴庭中,覆以纱帛,使承星露之气,则英灵不散,神气长存。假令压以木石,封以纸箬,曝于日下,则外耗其神,内闭其气,水神敝矣。饮茶唯贵乎茶鲜水灵,茶失其鲜,水失其灵,则与沟渠水何异”。认为储水之瓮须置于避荫的庭院中,上覆纱帛,以承露气,以保持水的鲜灵。许次纾《茶疏·贮水》认为水应“贮大瓮中,但忌新器,为其火气未退,易于败水,亦易生虫。久用则善,最嫌他用。水性忌木,松杉为甚。木桶贮水,其害滋甚,挈瓶为佳耳。贮水瓮口,厚箬泥固,用时旋开”。明高廉《遵生八笺》中认为要以炭洁水,抑制虫菌生长,“用大瓮收黄梅雨水、雪水,下置十数枚鹅卵石,将三四寸左右栗炭烧红投入水中,不生跳虫”。明罗廪 《茶解》中的洁水方法是将长年经烧后的灶心干土伏龙肝投入水中,以吸收水中尘渣等,起到净化的作用。还可以以石洗水。取洁净的石子放在筛子状的有孔器物中,以所保藏之水淋其上,这样可以滤去水中杂质。还有以水洗水。乾隆皇帝出巡时以玉泉水随行,“然或经时稍久,舟车颠簸,色味或不免有变,可以他处泉水洗之,一洗则色入古焉”。洗的方法是,以容量较大的器具,装若干玉泉水,在器壁上做上记号,记住分寸,然后倾入其他泉水,加以搅动,搅后待静止。这样,则“污浊皆沉淀于下,而上面之水清澈矣”。因为“他水质重,则下沉,玉泉体轻,故上浮,提而盛之,不差锱铢”。这是借助水质轻重的不同来以水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