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的期许。作为在新中国朝阳中诞生的高校,华中科技大学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提出以建设立德树人体系为抓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起了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科学知识教育体系、实践能力教育体系、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机构成的“五位一体”立德树人体系。其中,社会实践就是实践能力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为此,学校积极调动校内外社会资源,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和全面部署下,学校团委持续推进社会实践育人工作,将实践育人质量建设纳入学校“双一流”建设整体规划,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打造出一系列品牌响亮的优质实践项目。学校把社会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落到实处,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胸怀“国之大者”,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向党看齐的行动自觉,与党同心同向同行,真正做到“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充分发挥了党旗领航作用,取得了良好成效。
2022年,学校精心组织部署社会实践,强化引领支撑,横向设立12个实践选题,纵向组织25个重点专项实践,形成了“纵横兼具”“化整聚零”“点、线、面”结合的社会实践工作格局,在各级各类实践总结工作中硕果累累,获得多项全国级别荣誉。其中,“行走的思政课”——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我校“新时代党旗领航工程”中一个重要的育人项目,是具有华中科技大学特色的实践育人品牌。学校获评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并在《中国青年报》主办的“2022年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展示活动”中再次获评“全国暑期实践大学TOP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2022年暑假,学校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进协同育人,组织学生向家乡报到、向英雄城市武汉报到、向定点帮扶地报到、向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报到。共有1500余支队伍、12000余名师生从学校出发到基层一线,共上一堂“行走的思政课”,社会实践足迹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实践活动中,师生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党和人民所关心的问题深入一线,躬身实践,开展调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对调研问题的深入分析,实践师生孜孜以求、笔耕不辍,形成了一批优秀调研报告。为突出成果运用,深化育人实效,校团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众多调研报告中遴选了以“基层治理”为主题的报告20篇,汇编成《青春力行之国情观察——行走在基层治理一线的思政课堂》一书,这是我校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生动成果,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具体体现。
本书收录的报告以新时代“中国之治”为观照,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导向,以“顶天立地,青春力行”为理念,内容涵盖了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社会建设、技术治理和卫生健康五大板块。每一篇报告都展现了青年学子对于基层社会治理问题的观察和思考,每一篇报告都使用一手资料、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阐述了新时代基层社会发展的现状和有关建议,充分体现了新时代青年深度的实践思考和浓烈的家国情怀。
本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展现了我校人才培养中,积极构建“大思政”格局,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以“思政+实践”育人的丰硕成果,为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提供了经验材料,同时也成为见证和记录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生动载体。
社会实践是青年与祖国的“双向奔赴”,华中科技大学坚持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让青年大学生“在实践锻造中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真正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一批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华中科技大学将继续完善构建立德树人体系,持续深化实践育人成效,引导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谱写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绚丽华章!
202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