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技术调研结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车辆的期望从单纯的代步工具转变为舒适安全的“第三生活空间”,这对智能座舱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考验。
实践团队第一站参观的是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电控中心陈科长讲解了关于智能座舱的基本概念,阐述了世界汽车领域目前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即完成域与域之间的融合,也就是如何让车辆的控制更加智能化。[4]实践团队了解到,控制域的融合可以为车主驾驶汽车提供更多的便利,并使车辆的维护更具便捷化。域融合使汽车更加智能,是智能座舱技术的一个重要支持。之后实践团队前往测试科参观了正在测试的新车座舱结构,该座舱结构在外貌上更加简洁美观,在功能上更加亲民和人性化。
下一站实践团队参观了东风延锋技术中心。该中心主要研究座舱内饰品以及座舱内的人性化设计。在东风延锋技术中心,团队成员参观了制作车门的工厂,了解到发泡、热、弱化等各项流程,流程均遵循了保证座舱内车主的安全与舒适这一中心主题。技术中心皮部长表示,座舱的智能化过程是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的,我国消费者的供给侧需求很高,这直接推动了我国智能座舱技术的发展。当然,汽车公司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也不可能一味地在座舱内添加功能,这会导致座舱内大部分功能冗余,操作过于复杂,且造成资源浪费。所以目前智能座舱需要做的是既要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又要做到功能按键的简洁化。这需要前期大量的调查,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车内座舱的框架与逻辑。
智能座舱的用户需求主要分为:颜值、功能、乐趣、情绪感知和个性空间。[5]颜值方面,通过氛围灯、车内装饰色等进行渲染。功能方面,做到功能的人性化,满足人们对车内空间的主要需求,例如东风公司所做的车内小冰箱、可移动扶手箱等实用部件就很好地满足了大部分的用户需求。乐趣方面,皮部长介绍表示,智能座舱既要满足车主在车内的驾驶乐趣,但又不能设计出可能会影响车主注意力的功能。目前最主流的方式就是利用音乐和氛围灯的互动,来营造欢乐的、沉浸式的驾驶氛围,以及传统的利用广播来添加驾驶乐趣。如何在不影响行车安全的情况下为车主增添驾驶乐趣是目前汽车行业的一个重大课题,行业呼声较高的“用软件去定义汽车”也有一部分出于这个原因。情绪感知方面目前涉及的较少,有公司制出能够识别人脸表情并做出一定响应的系统,但尚未广泛应用。个性空间方面是面向未来所设定的,有些用户有将汽车打造成“第三生活空间”的期望[6],这个空间将会赋予车不同的意义。现在传统的车辆大多只被视为一种代步工具,但是通过车内饰品的综合作用及自动驾驶技术,可以让座舱变为会议室、办公室、卧室等功能化空间,实现车辆意义上的丰富。国内包括东风公司在内的企业都有这样一种概念,也都在往这个方面努力。除此之外,智能座舱还包括对车主安全的关注。实践团队了解到,目前东风公司对座舱的主要测试和研究方向是在极端环境下对车内空气有害物质的检测、安全气囊的有效释放等。
通过对智能座舱技术的重点走访结果,实践团队了解到,智能座舱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会对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赋能,另一方面又会对消费者未来的驾驶观产生深远的影响,更加追求舒适、安全的驾驶体验。车内智能座舱技术的发展会使“第三生活空间”的概念不断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心中与居家空间等同的地位,汽车行业也会因此摆脱以往的瓶颈,以车辆性能为核心转变为以舒适安全为核心,甚至可能会使车辆本身成为一个“大号手机”,使车辆形成自己的软件生态。而这种变化,不仅会对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催生车辆软件开发领域,倒逼车企转型,还会使人们的出行方式产生很大的改变。出行将不再是一个枯燥的开车过程,而是一个使用“大号手机”的充满乐趣的过程。
智能座舱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势头迅猛,这可能会成为我国车企弯道超车的一个重要机遇,但应该看到的是,我国的技术相比于国外的先进技术水平仍然有一定的差距,智能座舱理念仍然比较模糊,不同汽车领域之间的交流不够通畅。以东风公司为例,公司各个部门对智能座舱的理解也不同,很难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智能座舱实体,因此国内智能座舱技术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7]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队查阅了智能驾驶技术相关的行业发展报告,如IHS Markit机构发布的《智能座舱市场与技术发展趋势研究》,以及东方证券发布的《加快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核心零部件的布局》等。以下是对行业发展报告及相关文献的分析。
智能座舱主要涵盖座舱内饰和电子领域联动,是拥抱汽车行业发展的新兴技术趋势,从消费者应用场景角度出发而构建的人机交互(HMI)体系。智能座舱技术主要体现在智能电子与智能内饰两个方面。其中,智能电子是指用户在车内使用的电子系统,包含液晶屏、语音控制、音乐系统、生物识别、应用软件等。而智能内饰是指座舱内饰逐渐向智能化发展,用户可以对其所有功能进行控制。智能座舱集成了智能化和网联化技术软件和硬件,并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和迭代实现对座舱空间进行智慧感知和智能决策的硅基生命综合体。与机械化座舱、电子化座舱的不同之处在于,智能座舱能够更加高效、更加智能地感知座舱环境,并被赋予更多的人格特性与具象存在。随着相关技术的日益成熟,目前汽车座舱的智能化水平已经有了巨大的提升,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乘车体验,并且不断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方式。实际上,智能座舱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构成了智能汽车发展的两条主线,推动汽车成为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之后的最重要的智能化终端产品。
智能座舱技术作为一项引领智能汽车新未来的重大技术,其诞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在技术层面,智能网联技术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消费电子、家居、汽车等行业划分,让这些领域都关联起来,造车新势力的强势介入引发座舱全新定义;数字化技术让消费者场景化、个性化的体验需求成为可能,推动座舱从交互、环境、空间、控制、数据五大方向进行智能化的变革。在市场层面,汽车供给侧需求发生逆转,消费者需求驱动取代过去供给端的产品和技术驱动。汽车行业的高度成熟必然推动汽车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深度转变,同时,汽车行业快速演变的主要驱动力也由过去供给端的产品和技术驱动逐步转换为不断提高的用户需求驱动。并且用户对汽车的价值理解也从出行工具向“第三生活空间”转变,而座舱则是实现空间塑造的核心载体。因此,在5G、AI、大数据、人机交互、芯片与操作系统的革新的推动下,汽车座舱沿着“本地化—网联化—智能化”三个阶段不断升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