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议
(1)保持已有脱贫政策稳定落实,持续完善各村基础设施建设。从调研的结果上来看,监测对象对于当地政府已有的政策反馈比较好。此外,通过微观数据分析,“住房面积”是致易返贫的因素之一,从侧面印证了政府之前保障住房的政策的正确性。同时在前往各乡镇村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各村之间交通不畅、道路条件较差也是制约农户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2)加大力度留住青年,提高家庭劳动力人数。从团队调研的结果上看,相当一部分家庭整体抚养负担较大,平均每一个劳动力需承担2.07个无劳动力的抚养责任。从整体数据分析上来看,劳动力人口数的重要性排名第一。因此建议通过加大力度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加大相应帮扶政策、丰富青年人就业岗位、吸引更多产业入驻等举措,吸引更多的青年留乡建设,以便形成“保障自家产业种植不落下+闲时外出打工赚收入”的多元化收入模式。此外,还应多支持第二三产业发展,比如可以以旅游业为牵头拉动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吸引企业入驻后完善售后维护等行业的发展。
(3)规范农作物种植生产技术,逐渐形成扩大产业规模。建立“传帮带”机制,以村或区域分组为单位,以具有种植、生产、加工等经验的农户作为组长,帮助其他农户统一规范种植技术、提高生产水平,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保证高质量。此外,贯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理念,建立标准化发展新模式,逐渐形成符合区域特点的产业品牌。
(4)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监测,做到重大疾病早发现早治疗。从调研数据看,家庭健康人数占比低于2/3的家庭数占25%,且全区人口年龄绝大部分都是40岁及以上,老龄化的趋势比较严重,因此保障监测对象的健康至关重要。建议持续铺开医保入户,与各对接医院或高校医学院合作,开展“下乡义务坐诊”活动,帮助监测对象定期进行体检,预防突发疾病。
(5)因时因地因材因需施教,着力解决农民教育培养问题。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面对现如今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农民意义重大。可依托周边高校,综合考虑区域特点和学员实际需求来编制灵活的教学计划等,并在策划培训项目、搭建课程体系的时候结合地方经济建设特点,增强技能与地方需求的适切性。此外,也应注重幼、小、中、高等学校学生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6)创新思路不断发展农民党员,强化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农村党员既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又是参与者,更是农村基层工作的中坚力量,因此建议政府应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吸纳优秀村民加入党组织,做到“家里家外”两头抓,选好“苗子”壮队伍,摸实一批口碑良好、综合素质较高的农民工党员后备力量,以更好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