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势分析
1.发挥基层“健康守门人”的作用,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保驾护航
调研发现,调研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室与基层群众人情联系紧密,其原因如表5所示。例如,在江夏区纸坊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为社区老年人免费监测心脑血管疾病时,考虑到居民需要空腹体检,会在体检过后为体检居民提供早餐。
表5 基层医疗机构与基层群众联系紧密的原因
与大型医疗机构相比,基层医疗机构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如能够更好地实现精确到每一家每一人的医疗管理。因此,让基层医疗机构发挥“健康守门人”的作用,能在最大限度上管理控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完善基层医疗管控措施,在源头为心脑血管患者保驾护航。
2.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开展及时,便民服务模式发展成熟
实践队调研的三个地区开展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时间都较早,其中武汉市江夏区在2003年开展医疗信息化建设,太湖县在2008年开展医疗信息化建设,通辽市在2011年开展医疗信息化建设。截至目前,三地都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化保障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同时,信息化建设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也较为普及,主要是通过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的。如通辽市根据定期体检数据和个人健康档案进行心脑血管风险评估,对存在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居民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太湖县组织医生开展体检活动,为35岁以上的居民首诊提供测量血压服务,卫生院也会借助智医呼叫系统,为已登记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送短信,提醒其定时测量血压等;武汉市江夏区逐步完善了随访体检制度,在辖区内基本实现了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三地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健康知识宣教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通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健康知识百科问答等进行心脑血管健康知识的科普,对社区居民中慢性病人群进行全面教育、重点指导和健康管理。上述便民服务模式成熟,能够为周边居民提供简单、优质的信息化服务,例如指导用药、健康干预、疾病咨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