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建设面临的困境
1.数字农业基础建设较为落后
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对于数字农业相关的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不足,自动化设备、信息化技术以及数字农业发展不充分,作为贫困乡的恒合乡更是如此。尽管在相关政策的帮扶下,恒合乡的数字化基础建设相对之前有所改善,但距离完成数字化发展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并且,恒合乡地区山路较多,道路崎岖且狭窄,增加了农产品的物流运输成本,不利于当地农产品向外输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数字技术相关人才缺失
数字农业,依托于数字技术,实现了从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方式到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的飞跃。与传统农业不同,数字农业对于智控温室、精准灌溉等智能技术的充分利用使得其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新农业工作者”有了更高的要求。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必然迫切需要“懂技术、会应用、能提升”的数字农业人才。调研发现,恒合乡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缺乏具备信息化、智能化知识技能的农业人才,需要来自外界的人才输入以及创造留住相关人才的条件。
3.农户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缺失
由于恒合乡的发展规划,以及现代化农业高投入、长回报周期的发展特点,目前政府的资金在农业方面投入较少,更多地采用鼓励乡村致富带头人自行探索、吸引资金、带领村民创业并设置奖励机制的方式。而根据调查,现有的致富带头人较少,许多潜在的土地、劳动力资源还处于闲置状态,而许多有能力的农户也在期待政府牵头发展现代化农业,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采用更先进的生产技术。这体现出政府与致富带头人的期待之间存在落差,致富带头人缺乏内生动力。
4.农产品附加价值低,市场销路受限
由于恒合乡农业所产出的农产品不经过任何加工,受季节和时间限制,收获的果实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销售,所以不利于卖方市场的形成。同时,对农产品加工的缺位削弱了其附加价值,限制了其销售渠道,增加了产业链形成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