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很多学者调研了居民生活消费情况,如一份1450户的居民能源消费入户调查发现制冷、取暖、炊事等是能耗消耗占比最大的生活活动。[6]Lin和Liu[7]等人认为居民生活习惯、经济水平、能源价格显著影响了居民能耗。2015年一项4964户调研显示城镇化率提高、家庭规模减小以及住房面积增大都会提高家庭能源消费。另外,还有许多学者专注于研究居民交通能源消费。

在居民能源消费计算方法方面,Weber[8]、Kok[9]、Reinders[10]、张艳[11]、冯玲[12]等利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居民交通产生的碳排放。万文玉等[13]也利用了碳排放系数法、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进行研究。

在对居民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很多学者探讨了居民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及空间异质性。如胡宇娜等[14]首次运用GWR模型与GIS空间表达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以及异质性;陈志建等[15]将视角扩大到全国范围,在空间上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袁长伟等[16]针对交通碳排放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刘亚丽等[17]利用STIRPAT模型分析人均家庭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空间差异性分析。

中国居民碳排放预测是目前学者们的研究热点,STIRPAT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和ARIMA模型是主要的预测方法。如Weber和Perrels等[18]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居民生活对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的影响。邓荣荣等[19]基于灰色预测模型GM(1,1)和情景分析法研究湖南省的达峰时间,并对其达峰路径进行建议。常亮等[20]利用ARIMA模型研究电力系统碳排放,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分析。肖枝洪和王明浩[21]模拟仿真研究中国碳排放,并对未来的碳排放走势进行了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