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方法

(二)社会实践方法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江苏省重要项目,相关资料、报道十分翔实,因此在调研前期阶段,团队着重以文本研究法为支撑,搜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为深入开展大运河文化带背景下运河功能转变与城市空间革新调研,组内成员研究讨论了以大运河变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运河遗产保护及重申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相关文献和政府文件,联系相关单位,策划行程路线,进行合理分工,确保调研的效率和质量,做好扬州、苏州两地大运河文化带相关遗址的考察调研,充分利用所在地的各种资源,全面了解大运河发展的前世今生。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田野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是调研的主要方法。运河是江苏省重要的文化遗产,因此江苏省内关于运河文化的物质资料十分充分,做好大运河文化带相关遗址的实地考察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各级政府相关负责人、景区工作人员、居民、游客等在调查中不可或缺。针对不同类型人群设计采访问题,形成的访谈稿将在后期资料分析中起到基础性作用。

首先,扬州段和苏州段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三湾公园、东关古渡、苏州大运河遗产展示馆、盘门、宝带桥等运河相关景点。实地考察调研景点的历史、选址、布局、维护等,有利于后期采访以及访谈提纲的设计,深入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境中,以参与观察和具体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了解近年来大运河沿线环境整治、生态修复及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等不断推进的结果。

其次,访谈和采访是调研的重要基础。根据前期策划,团队着力于市旅游局、文物局的访谈调研活动,咨询近些年来关于支持运河功能变化的政策文件、政策设计背景,同时询问当地政府官员对于促进运河功能转变做出的成功尝试。在此基础上,走访当地运河沿岸社区居住的居民,总结运河治理成效。以运河治理过程中居民对政策的认可程度探究政策执行对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有效性,明晰运河功能转变对个人的日常生活空间领域起到的作用。同时,采访运河风景区内外地游客对于风景区的看法,了解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宣传力度和成效,以及功能转变后对于扬州、苏州两地城市知名度的影响。

此次调研团队共搜集到10余万字文本资料,近20G视频资料,并在三个平台同步宣传运河文化。公众号“运河STAR闪耀华科”共计发表推文10篇,累计阅读量达3000;哔哩哔哩运营号共上传视频10个,累计观看量达4200;抖音运营号共上传视频24个,累计观看量达45000。此外,团队的宣传推文在华中大理想青年、HUST学工在线、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网站等校级、院级媒体刊登,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