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背景

2022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广大志愿者用青春和奉献提供了暖心的服务,向世界展示了蓬勃向上的中国青年形象。”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顺利落下帷幕,作为赛会中重要的服务保障力量,冬奥会志愿者也成为这次盛会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从中国人民志愿军展现的抗美援朝精神,到“甘当螺丝钉”的雷锋精神,再到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中展现的志愿服务精神,志愿精神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已为社会大众所广泛接受并加以大力提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界对志愿活动的关注也日益增加。学界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志愿服务越来越成为全世界共同的话语,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成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力量。[2]志愿服务承担着解决民生问题、弥补社会公共服务缺口的重要任务,这是志愿服务的硬目标,是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举措。[3]志愿者参与社团的基本动机是锻炼能力和发展兴趣,但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则逐渐将原本的需求与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相结合。青年志愿组织、社区志愿组织、民间志愿组织都注重让成员在活动参与中成长,通过民主参与培养成员的社会领袖才能,从而使其成为推动社会民主与进步的重要力量。[4]可见,志愿服务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精神需要,它既是人类社会公共生活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更是提升人们精神生活层次的需要。因此,在当代中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志愿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