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结论

六、结论

本调研报告立足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改善乡村教育、关注乡村儿童成长的大背景,以实践团队暑期前往洪湖市沙口镇第二中心小学的支教经历为基础,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对乡村儿童成长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并向有关主体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从乡村儿童生活现状的调研结果分析,大部分乡村儿童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同时大部分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可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乡村儿童的物质生活逐渐得到保障,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

从乡村儿童受教育状况的调研结果分析,学校教育较完善,儿童有学可读,且入学率均达到国家要求;洪湖市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其中沙口镇也得到了较好的社会教育;在家庭教育方面,乡村家庭教育的交流频率和内容丰富性等方面仍有所欠缺。

从乡村儿童心理状况方面的分析不难发现,乡村儿童缺少父母陪伴,黏液质、抑郁质性格类型的儿童占比不低,一些儿童不善于表达,更喜欢把情绪憋在心里,在学习过程中烦恼较多且难以得到合适的疏导。可见,家长需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此次调研是分析乡村儿童成长现状的重要资料,实践团队针对调研结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希望通过政府教育部门的帮助和相关政策倾斜,为乡村儿童健康全面地成长提供帮助,同时可以呼吁社会各界对乡村儿童的成长发展予以支持,为促进乡村振兴贡献一分力量。实践团队坚信在将来,乡村儿童的现状一定会得到改善,个人成长和发展会越来越好。

指导教师评语

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关系到乡村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以及产业振兴等诸多方面,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乡村建设进程中的一大难题。只有深入调研乡村儿童的成长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乡村儿童成长发展问题的原因和背景,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对策以支持乡村儿童全方位健康发展。雷苏等人通过与沙口镇一百多位家长、儿童、乡村一线教师以及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深入交流,获得了关于乡村儿童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第一手数据,从生活、受教育、心理三个方面对乡村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对参与乡村儿童教育的家庭、学校、政府三方面主体进行了分析,并从家庭、学校、政府及社会四个方面提出了改善乡村儿童成长现状的对策和建议。本次社会实践调研数据收集翔实,分析问题深刻,调研报告内容完整、逻辑清晰、书写规范。实践团队成员不仅通过调研的方式去发现和分析问题,而且还通过支教的方式直接帮助和支持当地乡村儿童的健康发展。从整体上来看,该实践调研报告是一份优秀的实践调研报告,该团队也是一支优秀的社会实践团队。

(许霁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辅导员)

【注释】

[1]社会实践团队名称: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筑梦基层团“同歌同行”沙口支教队。
团队成员:雷苏、王均树、关泽霖、黄长虹、孙志辉、刘雨婷、敖贤凤、郭敏若、黄媛、王子涵、王仪凡、陈雁娇、覃岭。
报告执笔人:雷苏、郭敏若、覃岭。

[2]吴佩芬.十九大以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综述[J].农业经济,2021(1):38-40.

[3]李晨雨.就近入学法律问题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7.

[4]祝智庭,郑浩,谢丽君,等.新基建赋能教育数字转型的需求分析与行动建议[J].开放教育研究,2022,28(2):22-33.

[5]孙健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点摭探[J].成才之路,2019(13):92.

[6]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

[7]洪明.论新时代我国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24(1):94-100.

[8]康丽颖,姬甜甜.回归教育学视域的家庭教育理论建构[J].教育科学,2021,37(1):69-75.

[9]刘慧.九江地区城乡儿童教育资源获得的比较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

[10]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11]吴雪梅,周绍飞.农村城镇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校园心理,2011,9(2):94-97.

[12]刘慧.九江地区城乡儿童教育资源获得的比较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

[13]陈琪坤.气质理论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