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关系:隐形门槛
2025年09月10日
(二)同伴关系:隐形门槛
根据访谈,通常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农村儿童就已经普遍拥有自己的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在儿童群体中的广泛使用,使得围绕手机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也成为他们沟通交往的重要内容。于是,智能手机似乎成为融入同龄群体的一道“隐形门槛”。首先,相比起上一代人,现在农村儿童居住地更加分散。如果没有手机的联系,离开学校就意味着与朋友“失联”。智能手机使得距离不再成为阻碍,交流的时间和内容也都得到了延展。那么,拥有智能手机开辟的虚拟社交空间的儿童,相较于只能在学校与同伴交流的儿童,有着更为广阔的社交天地。其次,智能手机具备的娱乐功能为农村儿童社交提供了更多话题。受访者C33表示,他常常和同伴约好一起“开黑”。这不仅是线上社交的延伸,也代表着共同话题的孕育和社交关系的强化。除了游戏,在互联网上进行的追星、追剧等活动,孵化着许多新鲜的词汇、新潮的话题。受访者P11就说,当时给孩子配备手机就是为了让孩子融入群体。“她就一直跟我抱怨,说‘我们同班同学都有手机,大家都是在玩各种的游戏。如果说我没有手机,那我就融入不到他们其中去了’。她说下课放学,同学三五个一起聊这些东西,如果她不玩,就没法插入他们的话,就没有朋友了。她说她会感觉有一点(不合群)……”智能手机越来越成为儿童结交同伴的隐形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