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状

(一)现状

1.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少

一是不稳定性增大。在疫情影响下,不稳定因素增多,原本不占优势的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也相应减少,合作社等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不畅,农村土地抛荒现象较为普遍。基层政府曾尝试扶持发展各种模式的产业,但受到疫情、市场、组织管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可持续性较差。

二是收入来源较为单一。目前,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村集体的固定资源资产、资源的租赁收入以及财政补助收入。在团队走访调研的几个村庄中,只有少数村庄有较为稳定的集体经济产业,大柳村通过争取扶贫专项资金发展光伏发电产业,九棵松村主要依靠当地的矿产资源发家,但目前还存在环境污染、结构单一的问题,农村集体经济转型难度较大。其他村集体的收入多靠财政补助、土地流转收入两项,收入来源较为单一。

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

各村之间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九棵松村作为全国文明村,每年给村户的集体分红收入过万元;自然资源较丰富的长石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较高。但蒋山村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5万元,且主要来自土地流转收入。

各村的抗风险能力也不尽相同。有些村的产业基础好,面对疫情的冲击,有原有家底和政府政策的支撑,村集体经济能够继续维持;而大部分村处于劣势状态,受到疫情影响,国际国内市场不畅通,资金链出现断裂,一些村集体产业难以为继。以蒋山村为例,前几年招商引资引入一大型企业,投资几个亿建设生猪养殖场,但疫情发生后,该企业受到惨重打击,亏损严重,投资能力与积极性显著下降,该养殖场基础设施虽已建设完成,但至今仍未投产。村集体经济收入因此受到影响。

3.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主体性不足,发展信心受挫

随着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改革、乡镇企业改制、农村税费改革等制度变迁,以及市场化、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家庭从原本依附的村集体中“脱嵌”,农民个体逐渐独立,农村流行着打工经济。在这种背景下,加之资本、市场、疫情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民的观念受到冲击,金钱观、利益观发生转变,农民对于集体经济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见和局限,缺乏对村庄事务的热情和解决公共问题的积极性,集体经济发展缺少团结有力的主体,集体性不足。疫情下集体经济经营不善,收入微薄,导致农民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与积极性更加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