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果
1.充分发掘旅游资源,创收项目丰富
田园综合体是一种建立在各地实际探索雏形基础之上的新生事物,没有统一的建设模式,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划设计,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保护和发扬原汁原味的特色,而非移植复制和同质化竞争。[4]曹村镇田园综合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掘旅游资源,建成了包括曹豳公园、梅龙溪、明教寺在内的旅游景点20余个;引入滑翔伞基地,推出骑行、划船等一系列特色项目,实现游客“水陆空”三栖游曹村镇;依托深厚的人文底蕴,建成多个文化旅游景点,开展多元主题研学活动,摘牌“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将美丽乡村打造成全域旅游“未来乡村”,每年累计吸引游客超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益超5000万元。
2.注重资源统筹规划,坚持创新发展
田园综合体建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对资金、土地、科技、人才等要素有着较大的需求。要坚持以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为引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综合体内生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5]曹村镇田园综合体创新推出公投民营模式,由全镇14个村、2.95万村民出资成立进士旅游公司,统一管理运营曹村镇全域旅游资源,收入共享;在“未来乡村”的建设中,曹村镇始终坚持数字化,不断推进信息融合,通过智慧平台的搭建,由传统服务的盲目性、无序性向现代服务的精准性、靶向性转变。在农业种植方面,曹村镇实现4万亩农田连成片,并且流转给大户种植,机械化程度高达90.5%,实现资源充分利用。
3.深度实现产业融合,促进村民创收
田园综合体融合了农业、加工业、旅游业,产业间的互补和延伸,赋予了当地农业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的竞争力。同时,产业融合促进了更多参与者进入市场,提高市场的自由竞争度,有利于塑造新的市场结构。农文旅的融合发展能够提供就业岗位,与传统农业相比,收益更大,风险更小,工作环境更优;对村民来说,分享旅游业红利是获得收入的一大选择。
4.重视解决洪涝问题,坚持农业主体
建设曹村镇田园综合体要以保护耕地为前提,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产业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天井垟因地势较低,长年受涝,不宜稻米耕作。近年来拓宽了河道,改变了原涝区状况,并栽种莲花,搭建茅棚木屋、亭台楼阁及游步栈道等设施,充分发挥了天井垟的天然优势。此外,坚持以农业为本,建立天井垟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万亩粮区”,大大提高了粮食的质量和产量,并采用机械化生产,利用现代先进技术,使区内水稻生产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减少了人力成本。再加上政府的统一举措,充分发挥农业片区一体性,成立天井垟稻米产业农合联,由农民统一育苗、统一种植、统一收割,使得亩产量达到原来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