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结果

(一)问卷调查结果

在武汉市前进街的燕马、任冬、济生3个社区和六角亭街的南巷社区,实践团队通过发放问卷进行群众调查,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91份。

1.样本概况

调研发现(见表1),在被调查的191人中,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前进街社区样本数量占比61.26%,年龄平均值为52.86,标准差为15.96,40岁以上者占比最大(75.39%),半数以上(51.83%)居民的学历为初中及以下,89.01%的受访者有基本的医疗保险,医学相关职业/专业者仅占比3.14%。除此之外,本次调查中,半数以上(66.49%)居民健康情况好,有健康体检经历者占比64.92%,其中43.98%的居民健康体检间隔不超过一年。一半以上(62.3%)居民到社区医院的时间少于15分钟。

表1 样本概况

2.分级诊疗认知与评价

(1)分级诊疗制度认知情况

调研数据显示(见图1),参与问卷调查的191位社区居民中,大部分人(65.59%)都没有听说过分级诊疗制度,没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有关分级诊疗制度的宣传普及还有待加强。

图1 分级诊疗制度初步认知情况(68.59%)

(2)分级诊疗制度的了解途径

调研数据显示(见图2),听说过分级诊疗制度的居民主要是通过社区宣传途径了解到分级诊疗制度,其次是通过网络、报刊/电视、家人或身边人告知了解的。分级诊疗的不同宣传途径的效果有待提升,可以通过拓宽新的宣传途径来提升其宣传效果。

图2 分级诊疗制度的了解途径

(3)居民对目前我国实施的分级诊疗制度的看法

调研数据显示(见图3),对分级诊疗制度有初步认知的居民认为我国实施分级诊疗制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居民信任度不够和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较低、设施不全。如果要更好地推行分级诊疗制度,还是要从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认可度和信任度着手,同时要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图3 对目前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问题的看法

(4)居民对武汉市分级诊疗制度改革应当注重的方面的看法

调研数据显示(见图4),对分级诊疗有初步认知的居民中,大部分人认为当前武汉市分级诊疗制度改革最应当注重的是节省就医花费时间和减少转诊中重复检查,而选择挂号难的居民较少。就医时间过长和转诊中重复检查大部分是发生在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的过程中,由于基层医疗机构设施不完善、医疗水平不够,大医院里往往都会让病人重新检查,因此基层医院的就诊水平和认可度仍须提升,转诊的过程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图4 对分级诊疗制度改革应当注重的方面的看法

3.基层就医意愿及相关情况

在参加问卷调查的191人中,114人有过基层就医的经历,占比59.69%;77人没有过基层就医的经历,占比40.31%(见图5)。该数据表示大部分人会去往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就医,而少部分人更倾向于去三甲医院等大医院直接进行就医。

图5 基层就医经历情况分布

(1)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使用情况

调研数据显示(见图6),在有过基层就医经历的居民中,使用较多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常见病诊疗和预防接种,其次为购买常见药品和体检,可以看出,居民使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多为基础服务。

图6 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使用情况

(2)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服务满意程度

调研数据显示(见图7),有过基层就医经历的居民中,绝大多数居民对基层医疗服务比较满意,说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还是比较好的,但还需要提高居民对社区医院的信任度,从而让更多的居民选择社区首诊。

图7 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服务满意程度

(3)社区首诊意愿

社区首诊意愿如图8所示,一半以上(56.02%)的居民愿意选择社区首诊。

图8 社区首诊意愿

从图9中可以看出,愿意到社区首诊的107位居民主要是因为前往社区医院较为便利且社区医院基本医疗设备完善,社区医院医生态度好;同时可以得知社区医院在医疗保险报销方面还有待改善。

图9 愿意到社区首诊的原因

从图10中可以看出,在选择不愿意到社区首诊的84位居民当中,不愿意到社区首诊的原因主要是对社区医院的不信任以及对大医院的心理认同感高。

图10 不愿意到社区首诊的原因

因此想要推进分级诊疗的发展,需要从各个方面加强宣传,不仅要让更多的居民了解社区医院,还要完善社区医院的医疗设备,增强自身实力。

(4)基层医疗服务需求

根据表2可以看出,基层医疗机构需要提升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扩大常见病诊疗范围与药品供给范围,从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总体实力。同时需要优化就医环境,从而获得更多居民的认可。而在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方面,基层医疗机构尚有提升的空间。

表2 基层医疗服务提升需求情况

4.转诊意愿及相关情况

(1)有无转诊经历及满意度情况

根据图11和图12所示,在填写问卷的191位居民中,只有极少数(9.42%)居民经历过转诊,这可能与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时一般情况下病情较轻、用不着转诊有关,但是转诊制度的宣传力度仍需要增强。经历过转诊的居民对转诊过程的评价普遍较好,可以看出社区医院在转诊这一方面做得较好但仍有提升的空间。

图11 转诊经历情况分布

图12 对转诊经历的满意程度分布

(2)对转诊过程的了解程度

根据图13所示,大多数居民对转诊过程不太清楚,这可能与居民转诊经历较少、对转诊关注度较低有关,而有所了解的居民大多数认为转诊过程还是比较方便的。可见转诊制度总体来说还是较为方便的,但是居民们对这一制度的了解程度很低,因此还需要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居民能够了解转诊制度。

图13 对转诊过程的了解程度分布

(3)下转的意愿及原因

根据图14和图15所示,大多数居民在病情好转时是愿意向基层医疗机构下转的。而不愿意向基层医疗机构转诊的原因主要是不信任下级医疗机构以及认为麻烦。可以得知,想要更好地推行转诊制度,需要基层医疗机构加强宣传以获得更多居民的信任,同时增强转诊的便利度。而在避免重复检查和不必要的收费方面,基层医疗机构的做法能够让大多数居民满意但还有提升的空间。

图14 下转的意愿分布

图15 不愿意下转的原因

5.相关性分析

(1)分级诊疗了解程度影响因素

经卡方检验(见表3),P<0.05的包括受教育水平、职业/专业类型、有无医疗保险、是否患有慢性病,说明这些因素在是否听说过分级诊疗制度上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武汉市居民分级诊疗了解程度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续表

由表4可知“有医疗保险”(OR=0.107,P=0.036)、“有慢性病”(OR=0.40,P=0.033)是听说过分级诊疗制度的保护因素,“从家步行至最近的社区医院所需时间超过15分钟”(OR=2.33,P=0.026)是听说过分级诊疗制度的危险因素。

表4 武汉市居民分级诊疗了解程度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续表

(2)基层就诊经历影响因素

经卡方检验(见表5),P<0.05的为职业/专业类型,说明职业/专业类型在是否有过基层就诊经历上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5 武汉市居民基层就诊经历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续表

(3)基层就诊意愿影响因素

经卡方检验(表6),P<0.05的为职业/专业类型,说明职业/专业类型在是否有基层就医意愿上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表6 武汉市居民基层就诊意愿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