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调查结果

(三)调查结果

1.调查对象分析

(1)年龄分布。

19~26岁青年消费者占总人数约一半,36岁以上的中年消费者人群约占20%(见图4),样本结果实现了对于茶饮消费群体在不同阶段年龄分布上的基本覆盖。

图4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饼状图

(2)调查对象是否具有饮茶习惯。

在439份有效问卷中,51.71%的调查对象具有平时泡茶喝茶的习惯,48.29%的调查对象不具有喝茶的习惯(见图5),样本中有喝茶习惯和没有喝茶习惯的人数基本各占一半。样本结果实现了对有饮茶习惯和没有饮茶习惯的两大类人群的覆盖。

图5 调查对象是否具有饮茶习惯的饼状图

2.传统茶饮消费现状分析

从图6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绿茶和红茶受到超过半数消费者的喜爱,是消费者普遍青睐的茶种。有四成左右的消费者喜爱花茶和乌龙茶,而经发酵制成的茶种(白茶、黑茶和黄茶)则相对来说较为小众。

图6 消费者茶叶偏好柱状图

3.现有新型茶饮消费现状分析

问卷调查统计了439名消费者对于新型茶饮(如奶茶、冰红茶等)的消费频率,以及对于现有新型茶饮和茶副产品(如茶包等)的消费意愿。

(1)对现有新型茶饮的消费频率。

调查数据显示,439名消费者中有接近一半(47.15%)的消费者会保持每周0~2杯的新型茶饮消费频率;有接近五分之一(18.68%)的消费者保持每周3~6杯的消费频率;每周饮用7杯及以上新型茶饮的消费者占5.69%;还有28.47%的消费者表示几乎不喝新型茶饮(见图7)。

图7 新型茶饮消费频率饼状图

(2)对于现有新型茶饮的消费偏好。

调查数据显示,奶茶、水果茶新型茶饮受到超过一半(66.97%)的消费者的喜爱;冰红茶、茉莉绿茶等含糖茶饮也受到五成消费者的喜爱(51.03%);微糖或无糖茶饮以及功能保健茶饮的消费者受众较少(见图8)。

图8 现有茶饮消费偏好柱状图

(3)对茶副产品的消费意愿。

如图9所示,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一半(56.26%)的消费者愿意购买茶副产品,18%的消费者对此类产品不太熟悉,25.74%的消费者不太愿意购买此类产品,理由大致有:①茶包的原材料品质不好;②不愿意泡茶;③担心食品安全问题。

图9 茶副产品消费意愿柱状图

4.对茶商品化影响和茶饮快捷化对传统茶文化的冲突的看法

(1)消费者对于茶商品化影响的看法。

如图10所示,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认同茶商品化适应了当下的快节奏生活,让喝茶变得更方便;接近一半(48.06%)的消费者认为茶可以代替不健康饮料;26.65%的消费者赞同茶能够代替咖啡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33.49%的消费者认为茶商品化可以及时生津解渴;11.85%的消费者对茶商品化不感兴趣。

图10 关于茶商品化的影响-柱状图

(2)消费者对茶饮快捷化与传统茶文化冲突的看法。

问卷中提到传统茶文化是否会因茶饮快捷化而受到冲击,63.55%的消费者认为,茶饮快捷化有利于复兴传统茶文化;22.55%的消费者认为对茶饮快捷化对传统茶文化有一定的冲击;而13.90%的消费者认为此举对传统茶文化几乎没有影响(见图11)。

图11 关于茶饮快捷化对传统茶文化的冲击饼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