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因——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存在问题
1.规划政策的制定缺乏弹性导致乡村缺乏韧性
病毒以其快速的传播速度和极强的感染性让人们措手不及,对于整个社会乃至全球公共卫生体系而言都是极大的冲击与挑战。城市规划与公共卫生之间的渊源深厚,数十年来,城市规划对于医疗卫生及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布局进行了积极的筹划,然而落实到实践的时候,情况却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理想。一个地区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方案工作量较大,制定周期长,例如《蕲春县横车镇总体规划(2012—2030)》的规划年限长达十余年,难以做到准确预测及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重大风险来临时,乡村不能提供足够的防御措施,例如开辟应急场地、应急通道和购物场所来尽可能地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规划中关于防灾防疫的内容的确较少,忽视了潜在的风险。
因此,规划内容上的弹性缺失导致在面对疫情时乡村的物理空间及经济社会空间都无法做到足够有韧性地有效抵抗。
2.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存在问题,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现在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按照行政村去进行配置,基本上都集中分布在镇政府或者村部附近。但是从需求方面,即使用人群方面来说,公共服务设施并不应该如此划分,会导致供给不协调匹配的问题。在疫情期间,医疗设施以及相关的生活和商业设施分布对于乡村应对疫情传播和维持居民正常生活而言更是有重要的影响。
3.规划政策在落地实施时遇到众多难题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走访了横车镇的很多村部,听村干部介绍他们花重金请规划师制定的美丽乡村规划方案,然而团队也确实感受到了规划方案与落地实施之间的差距。
首先是遗留的土地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横车镇跟中国的很多农村一样,土地抛荒问题严重,村里有很多田地没人种,处于闲置状态,再加上农村土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愈演愈烈,抛荒问题更是越来越严重,且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而土地作为规划实施的物质空间基础,自然会影响规划方案的实施。
其次是自然条件带来的难题。部分村庄建设在山上,考虑到地势以及地质条件,上山进行基建的改善与建设是十分困难的。
再次,很重要的一点是乡村面临的经济压力。压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规划设计方案费用高昂,另一方面是规划想要落地实施改善基建的开销更是极大,并且管控时间过长,对于以发展经济水平为首要任务的横车镇以及乡村而言,成本太高,代价难以承担,因此规划实施只能搁置。
最后,村干部反映的规划方案过于“高大上”,规划方案与乡村发展现状不匹配、不协调。基础建设都没有得到解决的乡村却被规划为豪华又美丽的旅游区,厚厚的一本美丽乡村规划方案只能成为空间楼阁,难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