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压力型纠纷

(三)压力型纠纷

除了通过资源下沉来扶持乡村发展,国家还通过推动一些政策来改造农村自然与人居环境。2018年国家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后,王英镇各村也开展了如火如荼的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运动。当时由县级各部门出台具体的规定和标准,对农村各个方面的环境进行整治改造。从乡村道路到房前屋后,后来又要求包括房屋室内,都必须按照标准进行清洁整理。高标准的人居环境整治要求与农村既有的传统习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如各村原本都有在房前堆柴、种菜、饲养家禽的习惯,但是按照人居环境整治的要求,这些都不被允许。如在新屋村,原本一户老人一直有养鸡的习惯,但是人居环境整治开始后村委多次进行劝导让其放弃。但最后,只能同意老人继续饲养,同时要求其将之养在屋后较为隐蔽的地方。此外,为了加强对公益林的保护,随着《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的出台,当地也加强了对公益林的保护,国家一级公益林不再允许砍伐。这种对林地的严格保护,使得村民无法再依靠山林获得木材,这些政策在过往的一段时间内也与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像人居环境整治、国家公益林保护这些政策本身是出于改善农村自然、居住环境的目的,但是政策落地的过程中,严格的政策要求与农村既有传统之间形成了矛盾,作为政策执行者代表的村委会甚至是政府也与村民之间出现了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