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责罚”为“鼓励”:策略式的村民动员
2025年09月10日
(二)变“责罚”为“鼓励”:策略式的村民动员
人居环境整治开始以后,当地各村成立人居环境整治考评领导小组,负责村内人居环境的检查。但与农村既有生活习惯相差甚远的环境卫生规定并不能得到村民的认同,他们对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较低。而且,农村的道路以及房前屋后这些地方由于属于村庄的公共领域,村民关注度更低,因此,一直靠政府和村委推动的人居环境整治治理成本持续保持较高程度,也难以取得想要达到的效果。不止如此,卫生规定对村民生活、生产领域的侵入也引起了村民的抵触。当地村干部意识到,村内环境卫生的整治要改变村民“等靠要”的习惯,就必须调动起村民的积极性,让村民参与其中。
因此,为了动员村民积极参与,在村一级成立人居环境整治考评领导小组的同时,各村充分发挥了村民小组的作用。如在新屋村,村内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环境评比,对环境卫生保持最好的农户进行奖励。环境卫生的评比首先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部进行推选,之后人居环境整治考评领导小组加上小组代表对小组推选的农户进行检查,如果确实是组内环境卫生标杆,那么就对该农户进行奖励。这种定期的评比压力,使得村庄内的面子机制被激活,各农户都期待自家的卫生环境能够得到外在认可。由此,在各湾组内,各农户的卫生保持形成了互相对比竞争的习惯,农户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考评,且辅以激励机制,人居环境整治由外部行为彻底转化为村庄的内部行动。外在的压力性要求被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原有的纠纷通过小组的运作被巧妙化解。利用熟人社会的机制,也使得当地环境卫生的评比进展到农户室内检查居家卫生,治理的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