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数字化农业建设取得的成就
1.信息化基础建设不断完善
渝北区作为重庆市主城区唯一的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已经对农业数字化发展做出了有效的探索。渝北区出台实施《渝北区农村通信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规划》,规划农村新增通信光节点4796个,推进“信息乡村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助推镇村政务服务和民生服务能力的提升。目前,全区共181个行政村已经实现光纤全覆盖。同时,三大电信运营商和重庆有线加大了农村无线网络覆盖力度,移动建设农村4G基站宏站389个,场镇及风景区已实现网络全覆盖,农村行政村网络覆盖率达到90%;电信完成场镇以及风景区实现4G全覆盖;重庆有线建成“智慧统景,美丽乡村”,试点700M无线融合试验网。统景、兴隆、玉峰山等镇实施的互联网小镇试点项目与无线基站建设工作同步推进。[8]
2.智慧农业有序推进
渝北区已建成重庆市首个“1+8+18”的智慧农业框架体系,全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农民生产生活、农村公共服务、农村社会管理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全区特色产业智慧化建设全覆盖。在智慧农业综合服务云平台上顺利接入八大农业产业基地和18家农业物联网企业,并积极拓展新功能,建立了智慧种植、智慧养殖、智能执法、智慧决策、智能配方施肥、智能监测灾情六个子系统。例如,接入动物屠宰监管、健全农产品溯源体系等智慧种植、智慧养殖系统功能,加快构建全流程可控可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体系,实现智慧农业多元化发展;智能执法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将全区渔业船舶停泊点、行动轨迹尽收眼底,为执法提供科学依据;开通专家指挥的智慧决策功能服务,专家与农户实时互动,提供有力的技术指导;利用智能配方施肥系统,可根据经度、纬度以及土质状况的不同进行智能配方,达到最佳施肥效果;通过智能监测灾情系统可实时监测病虫害发生数据,及时采取有力举措防灾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