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研地概况

(一)调研地概况

为深入了解国家数字乡村发展状况,调查研究数字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实践团队选取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与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两地作为调研地,开展调研活动。其中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作为2020年7月中央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确定的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拥有丰富的数字乡村建设经验。

1.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简介

恒合土家族乡(下简称为恒合乡)位于重庆市万州区东部,东接普子乡、白土镇,南邻湖北省利川市谋道镇,西与龙驹镇、北与梨树乡接壤,距万州主城区72千米。恒合乡作为万州区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乡,全乡辖区面积82平方千米,下辖13个村、1个社区,总人口28170余人,其中土家族人口15509人,占总人口的55.1%。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425元,收入增速领跑全市。

恒合乡目前主要的产业是旅游业和农业。旅游业发展方面,恒合乡境内山清水秀,四季常绿,土壤肥沃,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森林资源和水能资源。恒合乡人杰地灵,土家族民族风情、土家族民族古建筑、茶园风光及各种土特产品构成了恒合乡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民族风情、茶乡文化、高山平湖、避暑山庄、森林资源的完美结合,构成了恒合乡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近年来,恒合乡党委、政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把旅游业作为继烟、茶、草食牲畜之后又一新兴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倾力打造三峡恒合旅游度假区,整合全乡的旅游资源,以“枫香三峡,七耀土家”为主题,打造集避暑、观景、康养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度假区。通过改善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接待能力显著提高。

农业发展方面,恒合乡拥有大大小小的产业园基地30多个,采用“错位发展,因地制宜”的模式,通过土地集中整治加快规模化生产的步伐,全乡主要种植水稻、黄桃、李子、中医药材等农业作物,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的就业。近年来,恒合乡不断进行数字农业的探索,与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合作建立高水平中药材基地,与市农业科学院合作进行实时气象监测,并在农田里新设置了水肥一体化装置与自然灾害监测站。下一步,恒合乡将开始土地宜机化整治,建设一批高质量农田。

2.大盛镇青龙村简介

大盛镇青龙村位于御临河边,是典型的丘陵地貌。过去,这里的土地较为分散,面积偏小,且很多地块高低弯曲不规则,这样的“先天条件”导致青龙村耕作条件极差。2017年前,因为农业效益极差,全村50岁以下的青壮年九成以上都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全村70%的土地处于撂荒状态,青龙村一度变成“空壳村”。

经过多次调研和外出学习考察,结合青龙村的丘陵地貌,渝北区决定依托全区的“双十万工程”,大力实施土地宜机化整治,探索创新生产经营模式。短短几年,经过土地宜机化整治,青龙村的可耕种土地由原来的1400亩增加到了2350亩,因地制宜,栽植了大雅、沃柑、血橙等优质晚熟柑橘品种。曾经的“鸡爪地”“巴掌田”被改造为现代化高标准农田,这样的“黄金地”弥补了机械无法耕作的不足,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为进一步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青龙村还打造了全国首个丘陵山地数字化无人果园。平台可开展果树长势AI诊断,实施果树肥水管护、病虫防治、中耕除草等管理措施。在市农业科学院的支持下,青龙村还搭建了5G基站,将30余台无人除草机、植保无人机等设备与基站连接后,可提前规划好线路,实现无人作业。

如今,青龙村种植晚熟柑橘4万余株,行间还套种大豆、荞麦、土豆等特色经济作物1000余亩,改变了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传统种植业产业模式。据统计,通过数字化无人果园建设,可节约用水60%以上,亩均节约化肥使用量10千克以上,过程管理费用降低50%以上,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80%以上,一级果品率提高40%以上,果园亩均增收达8000元。

在土地宜机化整治、开展股份合作的基础上,青龙村将土地经营模式由零散耕种改为集体经营,成立大盛镇青龙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将果林收益的90%直接分红给农户,剩余的10%归集体;果园行间套种作物收益的100%归村集体,再以户籍股的方式直接分配给农民,既促进了集体和农户增收,也改变了村民“单打独斗”的局面。

恒合乡与青龙村虽同属于重庆市,但两者存在较大的差异。恒合乡地处山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并且远离重庆市区及万州市区,经济基础薄弱,但当地自然资源丰富,且近年来依托市区政府的资源、政策倾斜,发展速度较快,随着三峡恒合旅游度假区的建立,恒河乡的文旅资源正在被深度挖掘,再通过数字化转化,乡村旅游业势头正旺。同时,恒河乡也在探索自己的数字农业发展道路。可以说,恒合乡产业数字化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而青龙村地处丘陵,地势较为平缓,距重庆市区近,交通便捷,且受到重庆市政府与市农业科学院政策的支持,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同农业融合程度高,数字乡村建设成果显著,荣膺2022年重庆市数字乡村创新案例特别贡献案例。

恒合乡和青龙村两者分别代表了乡村中的欠发达地区和较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研的结论具有普适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