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反哺,弱化代际隔阂

(二)文化反哺,弱化代际隔阂

“文化反哺”这一概念最早由学者周晓虹引入国内,他将文化反哺定义为“在急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7]。现如今,在数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文化跨地域、跨圈层交融,知识快速更新迭代,新媒体使用逐渐成为文化反哺最为显著的领域。

部分农村家长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年纪较大等,在智能手机的使用上往往有困难,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他们的孩子作为数字时代原住民,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手机等新媒体产品,参与到网络世界当中。这使得子代有能力对亲代进行文化反哺,弱化社会快速发展造成的代际隔阂。

例如,在谈及亲子关系时,受访者C14表示手机让自己和父母之间更有共同话题了:“我妈有时候会问我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那个词是什么意思,然后我妈还会在那个抖音的直播间给我买衣服之类的。我会给妈妈解释一些网络上出现的一些新词。”受访者P12表示孩子会跟她说一些网络上的新词汇,亲子之间“互相问,互相学习”。

当谈及孩子通过手机接触网络世界之后对亲子关系造成的影响,受访者P3表示“她(孩子)看到好的视频告诉我,我也跟着她开心,会教我在手机上怎么退款”,肯定了孩子对自己进行手机使用教学,能够帮自己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

可见在农村亲子之间,家长处于信息劣势,孩子更易向家长进行文化反哺。在这个反哺的过程中,能够促成两代人的共同成长。在对父母进行智能手机使用的教学过程中,子女在家庭中的话语权增加,而不是单向地接受来自父母的教导与输出,由此子女在心理上产生“被需要”的价值,家长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也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文化反哺以一种新的双向的信息沟通方式,颠覆了传统代际关系,有效弥合了亲子之间的代际隔阂。[8]两代人相互学习,相互理解,代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