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儿童受教育状况

(三)乡村儿童受教育状况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是儿童成长的必要助力,而理想的教育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有机结合,三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5]

1.乡村儿童家庭教育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表明,截至2020年,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100%,小学升学率达到99.5%。[6]调研结果表明,沙口镇儿童的学校教育率达到了100%。如图10所示,沙口镇的家庭教育率仅70.59%,远低于城市水平[7],乡村的家庭教育率仍然较低。沙口镇地区乡村儿童的社会教育率超过72%,与其他农村地区相比,社会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这也与近些年党和国家对乡村教育的大力支持有关。因此可以推断,沙口镇乡村儿童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家庭教育不足上。

图10 乡村儿童的受教育组成结构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8]在家长教育条件上,调查样本中有73.53%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曾经在家辅导过孩子学习(见表3),而城市里近94%的父母可以辅导孩子学习[9],这说明沙口镇地区的乡村儿童家庭教育文化水平有所不足。

表3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辅导乡村儿童学习情况

关于家中具备的学习条件情况,如图11所示,有77.45%的乡村儿童表示自己家中有充足的学习场所和书籍,近15%的乡村儿童表示自己家仅有充足的学习场所,却没有足够的书籍。同时5.88%的乡村儿童既缺乏学习场所也缺乏书籍。可以看出,乡村家庭拥有书籍的保证率不是很高,将此现象与沙口镇乡村家庭情况等影响因素关联,推测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沙口镇书店缺乏、家长对孩子课外知识积累的重视度不高等因素有关。

图11 乡村儿童在家具备的学习条件情况

2.乡村儿童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指在学校组织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活动,对儿童的发展起到十分关键的主导和促进作用,因此教育振兴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环节。如图12所示,沙口镇乡村儿童的成绩大部分处于及格线以上水平,成绩达到优秀的乡村儿童占25%左右。从“旧中国80%以上的人是文盲,农村中文盲的比重更大”[10]到如今的乡村小学生基本都能掌握学科知识,可以看到,乡村教育确实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12 乡村儿童的学习情况

如图13所示,据统计,有38.24%的乡村儿童认为英语学科最薄弱,这与学校为各学科配备的教师资源密切相关。以沙口镇第二小学为例,整个学校只有两位英语教师,要教四个年级八个班,教学负担较重,因此无法关注到每个学生。此外,各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乡村儿童认为语文或数学最为薄弱。

图13 乡村儿童最为薄弱的科目

3.乡村儿童社会教育

乡村儿童的社会教育主要指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比如参加各种比赛、参观博物馆、参加义务劳动等。在所调研的样本中,接近60%的乡村儿童参加过合唱、腰鼓舞等公开表演,约40%的乡村儿童参加过义务劳动,仅有少部分乡村儿童参加过体育、绘画等比赛(见图14)。由此可知,沙口镇乡村儿童的社会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这和洪湖市作为全国红色教育基地的社会教育落实、与国家近些年来对于乡村教育的支持密切相关。

图14 乡村儿童参加社会活动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