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对象的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体系
2025年09月10日
(二)监测对象的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体系
可持续发展指数(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ex,SDI)评价体系的建立步骤如下。
Step1:数据预处理。所获取的数据特征有数值型和非数值型两种类别,其中非数值类型的特征如有“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劳动技能”等(见图22)。对于类别特征,本文综合采用了独热编码、标签编码、目标编码对类别特征进行数值化,从而便于后续模型的量化分析。
此外,为了消除各指标量纲不同而可能对评价结果带来的影响,在使用样本的特征数据计算可持续发展指数前,本文对各个特征进行标准化处理。公式为:
图22 返贫风险主要特征
其中Ti,j为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指标值;n为评价对象个数;m为评价指标个数;Xi,j为通过调研采集的第i个样本第j项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max(xj)、min(xj)分别为第j项评价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Step2: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熵值法是一种依据各指标值所包含的信息量的多少确定指标权重的客观赋权法。若某个指标的熵值越小,表示该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也就越多,在综合评价中起的作用越大,因此赋予该指标的权重也应越大。
为计算各个指标的熵值,首先计算每个样本下的各个指标的比重pij:
随后计算每项指标的熵值ej:
最终根据计算得到的每个指标的熵值,计算每个指标的权重值wj:
Step3:计算可持续发展指数(SDI)。将利用熵值法得到的各指标权重与各个脱贫户样本的对应指标数值相乘累加,则可以计算得到各脱贫户样本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值:
其中W ij为第i个脱贫户样本的第j个指标特征的权重值,m为评价指标特征的个数。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大小范围在0到1之间,并且指数值结果越大,表示该脱贫户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