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访问结果
1.对政府干部的访谈结果
为了调查曹村镇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情况,实践团队邀请了曹村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针对交通、产业、人才、旅游和学生研学、环境和垃圾分类等方面进行面对面访谈。
(1)交通
在交通干道方面,目前进出曹村镇的主要交通干线为县道钱马线和乡道江曹线,虽然到了节假日时,钱马线会稍显拥堵,但是总体上基本满足游客和居民的交通需求。此外,曹村镇农村公路和村级的联网工程已经完成,实现了全部村落的畅通,农村公路的标准也有所提升,重点路段均已安装路灯,尤其是对现代农场、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功能产区,已经实现了全覆盖。
在景区游览方式方面,可概括为“海陆空”三种游览方式。“海”为以天井垟景区的河流为依托发展的游船类;“陆”为共享单车和观光车,以田园绿道为游览路线,中间设立站点,两种方式相互补充;“空”为滑翔伞,它既是一种游玩项目,又是一种游览方式,可鸟瞰整个田园风光(见表1)。此外便是游客可自由选择的徒步、骑单车、摩旅及驾车等方式。
表1 各个交通费用收费情况
在交通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停车问题。来曹村镇田园综合体参观的游客以自驾为主,但目前曹村镇停车场较少,建设的停车场仅能容纳几十辆车。在客流高峰的时候,比如节假日,尤其是春秋季,田园综合体内部的停车场远远无法满足游客的停车需求,以致农村道路两旁都会停满各种车辆。但由于曹村镇的田园综合体是以永久基本农田为主,所以在此基础上,想要通过部门和厂区兴建停车场是非常困难的,政策上的保证难以实现。因此,除了政府正在规划的通过田园综合体的几个主干道,包括钱马线和江曹线,建设一些配套停车场的措施之外,还可以尝试利用村民门口的道路空间,看看能不能探索建立社会化的停车场,进行适当的收费也能给村民带来一些收入。
二是景区游览的观光车运营问题。除了观光车本身只能在景区内运营的局限性之外,曹村镇的观光车并没有对外运营,目前只是进行一些公务接待、小规模接待。一方面是因为把城镇划为景区实际上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所以观光车的运营范围会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是观光车需要一个负责持续运营的运营方,因此可以考虑引入社会机构运营,并对运营机构提出管理要求,并随时监督,保证游客体验和景区的和谐管理。
三是公交线路问题。景区之间的联系和线路规划仍有提升的空间。曹村镇的景区之间距离较远,但是并没有完整互通的公交路线。比如没有从曹村镇到圣井山的公交车,且因路途比较遥远,一般自行车也骑不上去,所以只能以自驾为主。公交车的线路主要是从马屿镇到曹村镇,若想到瑞安市还要再转乘公交车。因此为了方便游客游玩,可以完善公交路线,实现景区之间的串联。此外,可以在景区客流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引入社会机构,开设上山车,帮助游客登山。
(2)产业
曹村镇致力于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第一产业方面,精准引进符合曹村镇农业发展的优质项目,通过科技助力和优化种植方式,最终实现亩均产值翻三番;第二产业方面,通过包装运营进士品牌,推出索面、胚芽米、杨梅、蜂蜜、金丝皇菊等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第三产业方面,发展以研学旅行为主、多元旅游为辅的旅游产业,创成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吸引游客超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益超5000万元。创新推出公投民营模式,成立全镇14个村“抱团”发展和2.95万村民均享收益的进士旅游公司,统一管理运营曹村镇全域旅游资源,在提升旅游服务品质的同时,带动村民共同富裕。2021年,全镇14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554万元,64%的村实现集体收入超百万,走出了“村富带民富、村民共富”的新路子。
推动生产、生态、生活有机融合。持续推进全域美丽建设,发动全镇力量全面参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河道、路网改造等项目建设,先后打造了乡村振兴教育基地、莲清园等一批特色景点,“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的全域整体景观带初步建成,在保障村民安居宜居的同时,曹村镇田园综合体多处景观成为网红打卡点。
推动上一代、下一代、年轻一代需求融合。围绕“上一代的康养”需求,建设康养中心等项目;围绕“下一代的教育”需求,建设天井垟研学环线、梅龙书院、丁凤学生农事体验基地等项目;围绕“年轻一代的休闲”需求,建设花灯文旅、田园农旅等项目。
关于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美丽景观打造与“非农化”“非粮化”整治间的矛盾。曹村镇打造了万亩美丽的田园风光、荣获了国家农业公园称号,但到处是农保地、粮功区,严重制约了发展,因此须提供用地指标支持。
二是后期高额维护费用与乡镇无财政收入间的矛盾。曹村镇五年如一日的美丽景观,靠的是源源不断的政策资金支持,而乡镇造血功能不足,缺乏相应的收益点,因此亟须招引运营团队。
三是文旅产业高速发展与农民增收过低间的矛盾。曹村镇每年的游客量高达上百万人次,却没有真正的消费场景,并未有效带动村民增收,因此需要产业发展支持。
(3)人才
人才方面,曹村镇一方面响应市级对人才激励的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工匠人才予以补贴和奖励;另一方面留住返乡人才,深入开展高层次人才“回乡献智”工程,利用人才对口专业知识,为家乡各个领域送去“专家服务”。另外,还通过打造人才联络站,开展高层次人才返乡座谈会,为高层次人才家庭授予“博士之家”证书等举措,营造重视人才、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的氛围,为曹村镇振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关于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
目前曹村镇的发展主要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大型企业较少,想要发展和拓展工业和规上企业,由于受到用地指标的制约,发展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只能迁出企业,相应的企业人才的驻留也会减少。在田园综合体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符合当地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农业、旅游、清洁生产等项目在曹村镇落地,进而引进人才团队。
(4)旅游和学生研学
在旅游方面,曹村镇一方面进行了村镇景观的美化,在部分路段添加彩画,以及在机耕路基础上改造建设绿道,增加游客观光的亮点;另一方面采取“文化+产业”模式,在文化产业建设过程中,融入进士、耕读、花灯、红色等当地文化元素,实现“处处有文化、文化产业化”。
在民宿方面,曹村镇的民宿除了拥有传统住宿的功能以外,还包括特色餐饮、联动周边旅游、农产品展销、游泳、唱歌、农趣活动等,可以说是曹村镇旅游和田园综合体的缩影。关于民宿卫生安全等方面的审查,有具体部门分块管理进行保障。此外,为了提高民宿水平,曹村镇还颁布了精品民宿培育政策,提供资金补助,并且按照民宿的等级采取不同的扶持方式,补助力度很大。建好的民宿有舒适型、豪华型,甚至还有“金宿”“银宿”这些等级。另外民宿周边的一些配套基础设施,比如水电、排污、道路等,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提升。
在宣传方面,曹村镇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视台及其他官方媒体渠道等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此外,曹村镇的民宿会承办政府的一些活动,这种做法也对民宿进行了间接性宣传。对于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有的游客或者当地居民也会自发进行宣传,政府对此予以支持。
在学生研学方面,曹村镇现有由村集体跟中青旅合作共同投资成立的“相悦乡村”项目。这是专门在曹村镇开展研学的项目,通过村集体和国企合作从而实现产业共富。目前曹村镇是省级的研学基地,计划下一步要申报国家级的研学基地。国家级研学基地要求项目基地达到1000个床位,而该项目基地预计2022年下半年将达到600个床位,再加上民宿的集群落地,最终可以达到1000个床位以上,这样就可以申报国家级研学基地。通过研学项目开发,学生来到曹村镇,带动当地多日游发展,曹村镇也会结合田园综合体建设,丰富相关研学课程,增加学生研学课程的趣味性。目前年接待的学生大概在4万人次,等项目基地住宿的大楼落地之后,人数还会增长。
关于曹村镇旅游资源配置问题,淡旺季总体比较均衡。前往曹村镇体验滑翔伞项目的游客可以说是络绎不绝,现在已经成为温州地区排名前三的滑翔伞项目网红打卡地。作为小众项目,滑翔伞项目利润高、体量大。除了滑翔伞项目外,游客还可以上山拍照、露营、喝下午茶,山顶项目丰富,春秋时节还会举行丰富的骑行游览活动。夏季天气炎热,曹村镇则将旅游发展重心转向民宿,比如鲤鱼山庄的泳池和亲子乐园,东岙民宿的小资情调、喝茶赏花等。其他项目还在持续建设,以满足不同季节的资源配置和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民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一是民宿同质化严重。民宿存在雷同跟风现象,一个民宿品牌打响之后,其他民宿会选择跟风,导致了同质泛滥、品质下降。政府应引导各民宿发掘曹村镇文化内涵,开展特色活动,避免民宿元素的同质化。
二是民宿的文化内涵和品质还有待提升。部分民宿因为本身投资体量小,主要将快速盈利作为经营目的,导致服务品质难以提升。因此政府可以筛选、评定高端民宿,选择支持大体量、高品质的民宿进行开发建设,对精品民宿予以补贴和表彰,以高端民宿作为整个民宿行业发展升级的支撑。
三是民宿过于分散,现有的民宿没有形成产业聚集。因此曹村镇正在打造南岙底片区域的民宿集群,把大量民宿集中在一起,政府可以整合资源,吸引游客前往体验,增强整个曹村镇民宿产业的竞争力。
(5)环境和垃圾分类
曹村镇积极响应温州市关于垃圾分类的号召,有序开展村镇环境整治和垃圾分类的工作。曹村镇在凭借田园综合体开展文旅、农旅、研学等多维度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景区环境垃圾处理的问题,对此曹村镇在2021年与马屿镇一同招标,将垃圾处理委托第三方永源保洁公司运营,主要涵盖了主干区、沿线景区垃圾清理以及河面打捞、公厕保洁等方面。节假日里游客多,垃圾较多,但都尽量在第一时间清理完毕。
在农村垃圾方面,由于居民居住较为分散,垃圾分类意识也较为薄弱。基于这种情况,曹村镇的14个村都委托了第三方运营,每村设置一个四分类站点和多个二分类站点。对于农户来说,有害垃圾不多,可回收垃圾他们也会较好地自行处理,所以政府主要针对的是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处理,并拓展了二分类站点的覆盖面积。此外,政府还派遣劝导员上门宣传,每户配套一个垃圾桶,由第三方上门收取,统一集中至垃圾中转站。厨余垃圾统一运到市里焚烧厂,其他垃圾则进行资源化处理。
在垃圾资源化处理方面,曹村镇结合了生态农业,委托第三方进行长期合作。在曹村镇的一个资源站设置了一个日处理量五吨的微生物处理器,垃圾从农户处回收后会进行二次分类,垃圾粉碎之后倒入微生物材料进行分解,得到的肥料则用于农户种植作业的施肥。
以下为环境和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一是垃圾分类在农村地区推广的难度本身就比城市地区要大,因此一方面要提高宣传力度,培养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安排专门的人员上门宣传讲解、发传单,并在路边设置告示、标语等,从源头入手,促进垃圾分类;政府方面,响应“户与户比,村与村比”,推广工作与资金投入都要跟上。
二是垃圾在源头分类之后,常常会在中间环节或是最后环节仍然因为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出现垃圾混合的现象。因此要提升末端设备,抓好垃圾分类“最后一米”的工作,防止垃圾混合,通过引进先进的垃圾分类设备以及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操作管理,细化分类工作。
为了更好地了解曹村镇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情况,实践团队还来到曹村镇的泰安街居民区访谈了当地普通村民,并且通过电话联系访谈了“抱团”项目负责人、种植大户和村支书。
2.对村民的访谈结果
(1)普通村民访谈结果
在对普通村民的访谈中实践团队获悉,曹村镇田园综合体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此次参与访谈的村民多来自距离田园综合体较远的曹南村和曹北村(田园综合体主要在东岙村),所以部分村民只是大概了解和知晓曹村镇田园综合体项目,并没有深刻的体验,可见曹村镇的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的问题。
(2)“抱团”项目负责人访谈结果
在对“抱团”项目负责人的访谈中实践团队获悉,曹村镇创新推出公投民营模式,由全镇14个村“抱团”发展、2.95万村民均享收益的进士旅游公司于2020年3月成立,该公司统一管理运营曹村镇全域旅游资源,带动村民共同富裕。该公司董事长由村支书兼任,面向社会招聘员工,以本地居民为主,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本地年轻人的就业问题。收益分红以开始创办时的各村人口基数分配,从而促进村民增收。该公司的成立实现了资源统一利用,主要负责景区内观光交通工具的管理,“抱团”项目负责人表示:“比如观光自行车,本来是几家村民弄的,各方投入比较少,安全没有保障,管理也跟不上,公司成立以后,全部回收过来一起弄,确实提高了效率。”
(3)种植大户的访谈结果
在对种植大户的访谈中实践团队获悉,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促进了当地种植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农业的资金支持方面。另外,政府大力支持机械化和智慧化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
(4)村支书的访谈结果
在对村支书的访谈中实践团队获悉,曹村镇文旅发展仍存在指标不够的问题,其中牵扯到部分村民固定资产所有权的问题。部分村民不同意政府收购,对文化旅游建设持反对意见,还需要村支书及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思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