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调查内容
1.八市医疗场所“互联网+医疗”发展情况
(1)江西省吉安市
①调查地点: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卫健委、中医院、人民医院和澄江镇卫生院。
②调查发现:泰和县卫健委和省医联体系统一直统筹推动“互联网+医疗”建设,以互联网为依托,探索县级、镇级卫生服务新思路、新方法。
泰和县中医院和人民医院这类县三甲医院,已配备了小程序和互联网自助服务台,实现了从挂号缴费、报告查询到后期咨询及医保查询等一系列服务。在治疗层面,“互联网+医疗”也有助于对患者进行病情管理和后期追踪随访。同时医院还配备有网络远程医疗会诊系统,通过互联网系统对其定点帮扶的某贫困县中医院进行远程帮扶指导。
但像以澄江镇卫生院为代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主要负责基础医疗服务工作和周边单位的日常医疗任务,“互联网+医疗”并未得到很好的普及,目前仍使用处方文书系统,管理流程烦琐,已创立的分诊系统也尚未被医生熟练运用。
(2)湖北省武汉市
①调查地点: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华中科技大学校医院(主校区)。
②调查发现:在省会城市的三甲医院,“互联网+医疗”已得到较好的普及,并且逐步运用于每一个医疗环节之中,大大降低了经济和时间的成本。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互联网医院于2020年10月正式揭牌,是湖北省首批互联网医院,目前已逐步发展为智慧门诊、线上门诊、线上药房、慢病管理、健康管理、健康宣教、协同医疗、远程医疗八大服务板块。相比小型医院中互联网技术操作困难的问题,大型医院中存在的问题则聚焦于病人对新兴技术的不信任和利用互联网技术沟通中产生的困难,是更深层的医患沟通间的问题。
在一些非省会城市的医疗机构中,“互联网+医疗”的普及与使用仍然未能达到预期,可能更多地局限在医生之间的互联网沟通与交流中,暂时还未能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相关的便民服务,但互联网远程会议便捷、高效等优点仍被予以肯定。
此外,在采访过程中,一线医生反映了互联网技术操作的熟练度、信息的保密性以及诊断的准确性等问题,这些问题也都是在应用互联网技术时不可避免、亟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3)湖北省仙桃市
①调查地点: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郑场镇卫生院、毛嘴镇卫生院等。
②调查发现: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已建成远程心电诊断中心,核酸检测手机开单及查询、电子社保卡、自助就医服务系统等也已投入使用,且群众使用情况较好。虽然建设远程心电诊断中心的初衷是将三甲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心电诊断水平,但实践团队成员对郑场镇和毛嘴镇的卫生院进行调查后发现,卫生院虽已收到赠送的远程心电图机,却并未投入使用,也没有落实相关人员的培训,其实际成效还有待考量。
其中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比较具有特色的是已经投入使用的血液透析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预先接诊自助化、有序候诊透明化、数据采集智能化、移动医疗精准化和透析管理无纸化五大特点。患者获取血透排班、检验、血液透析充分性等信息更便捷,透析环境更有序,就医体验感得到极大改善。
(4)安徽省阜阳市
①调查地点: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第五人民医院、妇幼保健医院(第六人民医院)。
②调查发现:总体来说,安徽省阜阳市各级医院推进“互联网+医疗”的积极性较高,乐于开启并使用线上模式,为人们带来便利。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医疗”愈发发挥出它的作用,核酸检测、社区健康情况普查等方面都有“互联网+医疗”的身影。不仅如此,互联网医院的大众普及率相当可观,网上挂号、网上问诊、网上缴费等功能使用频次很高。实践团队成员也进行了亲身体验,认为互联网医院的使用过程方便简洁,而且院内每个楼层站点都有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答疑解惑。
虽然开通互联网服务的医院数量不少,但仍存在未开通相关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同时医生的总体参与度不高,群众接受度也有待提高,部分群众仍习惯于走人工缴费或挂号通道,并未主动学习使用线上程序,且存在质疑网上问诊的情况,因此乡镇地区线下就诊仍占绝对主导地位。
(5)浙江省衢州市
①调查地点: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
②调查发现:南孔仁医App是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自主研发的软件,目的是以互联网为媒介,扩大医院的影响力,并增加患者黏性。当前软件的主要功能分为四大板块——图文问诊、视频问诊、慢病续方和远程护理。
图文问诊以微信公众号为患者端,App为医生端,提供了简易快捷的医患沟通渠道,患者自选医生后则会被收取10~12元的问诊金额,线上问诊节省了患者求医路程上耽误的时间,医生端若24小时内未回复即退回问诊费用。视频问诊则以视频沟通为渠道,提供了更全面立体的线上问诊方式,但目前患者对视频沟通这一方式仍感到比较陌生与抗拒,此功能的使用频率长期不温不火。图文问诊和视频问诊功能的推进困难不只与患者体验有关,还源于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估方面的缺失,导致医生方面的积极性较低。慢病续方功能最受用户好评,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慢性病患者提药的困难,然而由于省医保局的最新相关规定,线上无法再开设处方,因此慢病续方功能名存实亡。远程护理也是供需关系配合比较积极的一项功能,医院有专业的护理团队为出院患者、高龄或失能患者、康复期患者、残疾人和病末期患者等人群提供专业的上门居家护理服务。医院也会尽快设立互联网护理专科门诊,在线上为老年病、慢性病、特殊疾病等方面的患者提供医疗行为相关的护理指导和护理健康咨询等服务。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信息处处长南保云还提道:“医院自主研发App的关键是,一要将医保打通,如此才能使线上线下真正融合;二是人口基数的扩大,人口基数的差异也是此类App自上而下热度越来越低的原因。”衢州市下属县级市江山市的人民医院便放弃了自主研发App,采取成本更低的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进行替代。
院内自助服务机主要解决的是结算问题(挂号、预约、打报告单等),目的是缓解人力资源的压力,解决医保卡的制约问题。投放自助服务机本身是一项很好的举措,然而却与医院收费员的利益相矛盾,抢了人工的饭碗,再加上机器维护成本逐渐提高,自助服务机整体数量也在逐渐减少。
衢州市人民医院曾积极与互联网公司寻求合作,以促进“互联网+医疗”相关领域发展。但互联网公司的根本出发点是营利,所以更多地着眼于公司自身平台发展,公司以出售自家产品(保险产品、保健用品及药品等)作为主要获利方式,以及通过与医院建立合作,从而借助权威的医生资源来吸引用户进行消费。而医院则希望互联网公司能够提供更多“互联网+医疗”相关服务,以此扩大医院自身的影响力。两者的根本诉求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致使相关合作没能真正落地。
除此之外,衢州市人民医院还进行了“互联网+医疗”的许多方面的尝试。如将以5G技术为基础的自动护理车投放在大型社区内,以此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举办农村义诊活动,采取线上线下两种形式;搭建以物流网为基础的物流轨道,院内大楼的天花板上密布轨道,大量小车在轨道上自主工作,协助并逐渐代替人工的物资调配工作,目前已取代了60%左右的后勤运力;向人们普及第三方穿戴设备,如血糖、血压的实时监测手环等。
(6)浙江省杭州市
①调查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小河湖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②调查发现:在浙江省,各大医院的线上预约都可以在“浙里办”App上完成,杭州市率先采用了分时段预约的新方式,实现了精准预约,大大减少了病人的排队等待时间。
目前网络上的线上问诊平台种类繁多,病人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问诊、查疾病和找医生。在线问诊对于诊治一些比较轻微的疾病来说是非常方便的,但也存在信息良莠不齐的问题,因此要认准有官方认证的专业平台进行咨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服务功能等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小河湖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已实现了全国联网,并采用了电子病历系统。但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群体以老人为主,所以仍主要以传统模式运行,这也给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7)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①调查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青秀区建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②调查发现:无论是南宁市统一建设的互联网医院“南宁云医院”,还是各医院自行建立的互联网医院,都为市民提供了在线健康咨询、预约护理上门服务等,不仅缩短了患者就医时间,还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但也存在在同一家医院就医,使用不同的功能时需要在多个公众号或小程序中来回切换操作,增加了使用难度。
电子健康卡是依据居民身份证及其他法定证件为城乡居民办理的统一标准、全国通用的就诊服务卡,以加密的二维码形式呈现,它是“互联网+”新形势下居民健康卡的线上应用延伸与服务形态创新。电子健康卡系虚拟卡,注册电子健康卡无需任何费用,也不存在卡片损耗、丢失及重复办卡的情况。目前,南宁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病历资料、检验检查结果已实现共享调阅,医生可以实时调阅患者的健康档案和在其他医院的就诊记录和检验检查结果,以方便开展诊疗服务;患者也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化验检查,不必带着纸质病历在不同医院间奔波。
预约护理上门服务是我国“互联网+”医疗的新兴业态,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只有个别大型医院提供了这一服务,且定价不一。如在“南宁云医院”平台上,预约护理上门服务的价格为200~300元不等,且不包含远距离服务费;而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约护理上门服务的价格在300~600元不等,上门服务费可达350元,患者就医成本较高。
(8)陕西省韩城市
①调查地点:陕西省韩城市卫生健康局、韩城矿务局总医院、韩城金城办卫生服务中心。
②调查发现:总体来说,我国卫生健康项目覆盖度广,政策推广力度大,医务工作者对于“互联网+医疗”这一发展方向态度积极。互联网不仅为专科医生提供了线上交流学习的平台,而且在日常医疗培训、远程会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点对点的定期指导、学习和分享,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卓有成效。基层居民健康普查、妇幼健康管理、职业健康体检体系完整,覆盖度高,对于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针对部分群体的电子健康档案管理体系的成熟也指日可待。
根据在韩城矿务局总医院门诊部、金城办卫生服务中心的采访调研,实践团队了解到当前网上医疗平台、互联网医院各项功能在县级地区医疗机构的推广仍较为缓慢。首先,就诊者对互联网平台的接受度较低,部分互联网资源供给必要性不足。一方面,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的就诊者对互联网平台的接受度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对线上线下医疗资源的协调分配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运转压力相对较小,传统就诊模式信息咨询便捷,可靠性强。这些因素使得基层医院就诊、咨询体系呈现出一种以传统模式为主、网上平台为辅的过渡状态,导致医院的网上咨询预约平台推广缓慢,应用度、熟悉度低。
其次,“互联网+医疗”技术的应用在乡镇地区呈现出滞后性,且创新性低、应用场景有限。相比于大城市而言,县城医疗系统缺乏智能物联终端设备及大数据资源支撑,更缺乏能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实际医疗诊断、病例分析、患者健康跟踪的专业人士。再加上当前乡镇基层“互联网+”的应用场景仅局限于信息管理、挂号缴费、健康宣传等方面,即仅能实现一个完整医疗过程的初始端和末端的流程简化,并未真正激发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