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地点基本情况
江苏境内大运河流经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个世界文化遗产区、28个遗产要素、5000多个各级各类文化遗产资源点,涉及103项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各项数据位居沿线省市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大运河遗产核心区域。江苏省在大运河文物保护和申遗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大运河江苏段至今仍是国家交通运输、南水北调工程的“黄金水道”。团队选择了其中的代表城市——扬州市、苏州市进行考察调研。
扬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世界运河之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在扬州市境内的运河与2000多年前的古邗沟路线大部分吻合,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则完全契合,扬州古运河从瓜洲至宝应全长125千米。在大运河高邮“一湖二河三堤”区域段、扬州古城区段、江都邵伯段、宝应氾水等大运河沿线重点片区建设了运河博物馆和一批运河主题公园,彰显和放大运河资源优势。大运河扬州段是整个大运河中最古老、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遗产区,也是大运河全线活态利用最好的河段。
苏州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运河在苏州段的文化遗产分布比较分散,有80多千米大运河段流经苏州境内,因此采用建造公园、串联各景点使运河文化融入人民日常生活中,重点发展运河周边相关文化遗产以及运河辐射作用。
苏州市积极响应《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集中治理规划运河沿线住户及产业,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与此同时,苏州创新性地实施农文旅融合,实现了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并在对运河文化和生态资源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借助现代造景技术,延续大运河苏州段的历史文脉。大运河苏州段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文明建设融合起来,通过整治改造,让古老的运河换新颜,也为百姓小康生活打好生态底色。
扬州市、苏州市相关举措的实施,为当地的文化事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大运河文化带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文创产品的售卖、观光产业的发展等,不仅拉动了就业,而且扩大了运河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