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的提出

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一定要把这盘大棋走好。十四五规划提出,应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主线,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为重点,切实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数字乡村建设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通过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乡村治理、乡村产业、乡村居民生活全面发展。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特别是以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乡村产业振兴、经济转型、乡村治理等领域的广泛运用,成为促进乡村高质高效发展的有力支撑。[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支撑,产业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和必要路径。积极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在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优势、推动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增强乡村产业创新活力等方面已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构建现代化农业农村经济体系提供了全新动能与可行路径。[3]

2021年发布的《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中列举了若干可供参考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其中,发展智慧农业、推进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发展乡村旅游三种发展路径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可以说,农业与旅游业作为乡村产业数字化的可行路径,同时也是乡村产业数字化的主要手段,其发展成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赋能各个产业,正在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全球治理方式不断创新,逐渐成为全球要素资源重组、全球经济结构增长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核心。数字产业化是将数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把数据作为资产进行系统性的组织和应用。产业数字化是以数字技术作为核心生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在当今形态下,农村产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数字化转型。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9.2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38.6%。在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下行叠加影响下,数字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已达31.7万亿元,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在三次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不同产业之间的数字化程度呈现出显著差异。2020年,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8.9%、21.0%、40.7%,约为1∶2∶4,可见农业相较于其他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程度较低,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农业数字化发展前景的广阔。

为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深入了解乡村一线的发展状况,应用专业知识为数字乡村建设做出专业支撑,振兴数字乡村建设,是我辈青年的担当与使命。作为计算机专业学子,本实践团队始终立志于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奋斗融入民族复兴进程中。当前,数字乡村建设仍处于以地区试点、产业试点为主要形式的探索阶段,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也出现了产业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要素协同运转不顺畅、产业空间分散狭窄等现实困境。本文立足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阶段,从学科视角分析我国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关于数字乡村发展的真实面貌,探索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利用专业知识为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