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麻木的中医病证名称及病因病机
一、中医病证名称
手指麻木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又称十指麻木不仁,不知寒热、痛痒,或其感觉迟钝者。《证治汇补》对麻木症状的临床特点有较详细的描述:“麻者,非痒非痛,或四肢,或周身,唧唧然不知痛痒,如绳扎缚初松之状。木者,不痒不痛,按之不知,搔之不觉,如木之厚。”中医古籍中出现的手足麻木、手足不仁、手足烦热、手足抽掣、手气等症,在意义或病理方面与手指麻木相近或相关。
1.手足麻木 即四肢麻木,《丹溪心法·厥》:“手足麻者,属气虚;手足木者有痰湿、死血。”
2.手足不仁 出于《素问遗篇·本病论》“民病掉眩,手足直而不仁”。指手指麻木,不知寒热、痛痒,或其感觉迟钝者。
3.手足烦热 见于《诸病源候论》,指患者手足热且心情烦躁的证候。
4.手气 见于《证治要诀·诸气门》:“手肿痛,或指掌连臂膊肘腕俱痛,为手气也”。又名手肿痛,指手指肿痛或指掌连臂膊肘腕俱痛者。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古籍一般将麻木的病因病理责之于气血荣卫不足和痰湿瘀血痹阻。《素问·评热病论篇》:“岐伯曰:荣气虚卫气实也,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证治汇补》进一步指出:“荣血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不用不仁,即麻木之类欤。”“麻木因荣卫之行涩,经络凝滞所致。其症多见于手足者,以经脉皆起于指端,四末行远,气血罕到故也。”朱丹溪亦云:“十指麻木,手足乃胃土之末。十指麻木,乃胃中有食积湿痰死血所致,亦有气血大虚而得者,最宜力辨。”《杂病源流犀烛·麻木源流》总结道:“麻木,风虚病亦兼寒湿痰血病也。”并进一步指出:“气虚是本,风痰是标。”
临床上出现手指麻木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风寒入络 多因外感风寒湿邪,侵袭上肢肌肉、经脉,导致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荣。手指麻木伴有疼痛,遇天阴寒冷加重,兼有恶风寒,手足发冷,腰膝酸沉,舌质淡红,苔白润,脉弦。
2.气血失荣 多因体虚久病,脾胃亏虚,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无以濡养上肢肌肤经脉,故手指麻木,关节抬举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
3.气滞血瘀 风寒湿痹臂痛,病累日久,脉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致经气痹阻,气滞血瘀,所谓“病久入络”、“久病必瘀”。症见手指麻木,伴有郁胀疼痛,肌肉萎缩,舌暗红,脉弦。
4.痰湿阻络 多因脾失运化,肾阳亏虚,湿聚成痰,痰饮内停,流注经脉,阻遏气血运行而致臂痛。故手指酸痛麻木,以麻木为主,关节筋脉无力,偏于脾虚者,可伴见眩晕胸闷,泛恶,便溏,舌苔白腻,脉濡缓;偏于肾虚者,可伴见辛寒肢冷,肤胀微肿,舌淡胖,脉沉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