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汤

【处方来源】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

【异名】 通气防风汤(《医学发明》卷五)、胜湿汤(《医级》卷七)。

【药物组成】 羌活、独活各一钱,藁本、防风、甘草(炙)、川芎各五分,蔓荆子三分。

【用法用量】 上药为末,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大温服,空心食前。

【功效】 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 治风湿在表为病,肩背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或背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上冲头痛者。

【配伍意义】 本方主治为风湿在表,其证多由汗出当风,或久居湿地,风湿之邪侵袭肌表所致。方中羌活、独活共为君药,二者皆为辛温苦燥之品,其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温散寒,故可祛风除湿散寒,通利关节。其中羌活入太阳经,善祛上部风湿;独活入少阴经,善祛下部风湿,两药合用,能散一身上下之风湿,通利关节而止痹痛。臣以防风、藁本,入太阳经,祛风胜湿,且善止头痛。佐以蔓荆子祛散在上之风湿,川芎活血祛风而止痛。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综观全方,以辛苦温散之品为主组方,共奏祛风胜湿之效,使客于肌表之风湿外邪随汗而解。

【制方特点】 方中所用药物多辛温性燥,但剂量较轻,意取轻扬,使之微微发汗,即张仲景所谓“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之意;二活并用,上下同治,宣通周身湿痹,不独治颈肩臂痛。

凡治湿之法,如脾胃虚弱,湿从内生者,二陈汤、平胃散之类主之;水饮停于膈,湿盛濡满者,六一散、五苓散之类治之;水渗皮肤,肢肿黄胀者,五皮饮、茵陈蒿汤之类主治。今湿流关节,当以风药胜之。以风药而治湿,如卑湿之地,风行其上,不终日而湿去矣。惟风能无窍不入,凡关节之病,非风药不可,方中羌、防、藁、独、蔓皆为风药,故本方祛风胜湿之功效较强。

【用方要点】 本方适用于风湿在表之证,是临床常用的基本方。临床当以头项、肩背、腰脊重痛,舌淡红,苔白,脉浮为用方依据。

【临证举例】 羌活胜湿汤配合针刺治疗颈椎病125例。治疗方法:中药治疗基本方,羌活15g,独活15g,藁本10g,防风10g,川芎10g,蔓荆子6g,葛根20g,生甘草10g。加减:若头晕者加天麻10g,僵蚕10g,半夏10g。水煎服,每日1剂,10剂为1个疗程。针刺治疗主穴;风池,颈夹脊;配穴:肩髃,外关,百会,内关。针法:常规进针法,行平补平泻手法,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d。

治疗3个疗程评定疗效。结果:73例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为痊愈占58.4%;52例症状减轻,但还有疼痛或麻木不适者为有效,占41.6%。

按:羌活胜湿汤是祛风胜湿之剂,是治疗风湿在表之痹证的主要方剂,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羌活胜湿汤具有明显的抗炎及镇痛作用,临床运用不仅限于治疗寒湿在表的病证而且对于风寒湿邪侵入人体的全身各个部位形成病证都有很好的疗效。[河南中医,2005;25(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