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痹汤

五痹汤

【处方来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异名】 舒经汤(《永钤类方》卷九)。

【药物组成】 片子姜黄(洗去灰土)、羌活、白术、防己各一两,甘草(微炙)半两。

【用法用量】 上药为细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加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滓。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

【主治】 治风寒湿邪客留肌体,手足缓弱,麻痹不仁,或气血失调,痹滞不仁。

【配伍意义】 本方治证为风寒湿邪阻滞筋脉所致。方中羌活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止痹痛;片子姜黄外祛风湿,内行气血,长于行肢臂而活血利脉止痛。防己祛风湿,更善下行足膝而宣痹止痛。白术健脾燥湿而助运化。甘草调和诸药,生姜为引。诸药相配,使风寒湿得去,气血通畅,则痹痛缓弱之证可愈。

【制方特点】 本方用羌活、防己外散风寒湿邪,用姜黄内通筋脉气血之滞,这是治疗风寒湿痹常用的配伍方式。

【用方要点】 本方为风寒湿邪,阻滞筋脉所致手足麻痹而设,临证时以手足缓弱,麻痹不仁,或肢臂冷痛,舌暗红,苔薄白,脉弦为用方要点。本方为治疗风寒湿痹常用的基础方,临床上应根据病情进行加减配伍。

原著所提出的“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的服药方法,是否会对疗效有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