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寄生汤
【处方来源】 《备急千金要方》卷八。
【异名】 独活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二)、万金汤(《类编朱氏集验方》)。
【药物组成】 独活三两,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二两。
【用法用量】 上药为末,以水一斗,煮取三分,分三服,温身勿冷。
【功效】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 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之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配伍意义】 本方为治疗久痹而肝肾两虚,气血不足之常用方。其证乃感受风寒湿邪而患痹证,日久不愈,累及肝肾,耗伤气血所致。
方中重用独活为君,辛苦微温,善治伏风,除久痹,且性善下行,以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臣以细辛、防风、秦艽、桂心。细辛入少阴肾经,长于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又除经络留湿;秦艽祛风湿,舒筋络而利关节;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防风祛一身之风而胜湿。君臣相伍,共祛风寒湿邪。痹证日久而见肝肾两虚,气血不足,遂佐入桑寄生、杜仲、牛膝补益肝肾而强壮筋骨;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和血,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以上诸药合用,具有补肝肾,益气血之功。白芍与甘草相合,尚能柔肝缓急,以助舒筋。当归、川芎、牛膝、桂心活血,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且地黄得秦艽,蠲痹之力益胜;细辛合川芎,则止痛力更佳;桂心合当归,则行血之效尤良。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综观全方,以祛风寒湿邪为主,辅以补肝肾、益气血之品,邪正兼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气血足而风湿除,肝肾强而痹痛愈。
【制方特点】 方中重用补益肝肾、气血药物,配以祛风除湿散寒之品,可使气血充旺,既除风湿,又不伤正,是扶正祛邪之良方。配伍当归、牛膝、川芎、牛膝等活血药,温通血脉,使气血流通,则痹证自解。寓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
【用方要点】 本方为治疗久痹而致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的常用方剂。临床应用以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细辛通阴阳,解痹止痛,少量能温经,多则镇痛功效明显。方中不宜去细辛,否则止痛效果稍逊。酸麻重痛微者,其量宜少;痛甚而酸麻者,用量宜大。
痹证疼痛剧烈者,可酌加制川乌、制草乌等蠲痹止痛;寒邪较甚者,酌加附子、干姜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去地黄,酌加防己、薏苡仁以祛湿消肿;正虚不甚者,可减地黄、人参。
【临证举例】 针灸配合中药独活寄生汤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0例临床观察:中药内服:独活15g,桑寄生24g,防风10g,秦艽10g,细辛6g,当归10g,川芎10g,干地黄18g,白芍15g,桂心10g,杜仲15g,川牛膝15g,党参30g,甘草3g。每日2次,水煎200ml内服,15天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30例中,治愈17例,显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
按: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炎症或退行性病变,多发于50岁以后,女性多于男性,以劳损扭伤、受寒等为诱因,属中医学“痹证”之范畴,痹证的主要特点是痛,多是由于风、寒、湿邪留滞人体,影响气、血、津液的运行引起的,故治疗痹证,不仅要考虑到祛风、散寒、除湿以祛外来之邪,尤应注意使用活血之品,使血脉通畅。针灸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肩周炎,之所以疗效理想,是因为它具有祛风、散寒、温通血脉之功能。古人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即此道理也。[中医外治杂志,2003;1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