蠲痹汤

蠲痹汤

【处方来源】 《嵩崖尊生全书》卷七。

【药物组成】 当归、赤芍、黄芪、姜黄、羌活各一钱五分,甘草五分,薄荷五分,桂枝五分。

【用法用量】 水煎,日二服。

【功效】 祛风散寒,活络止痹。

【主治】 手气。手肿痛,或指掌连臂膊痛。

【配伍意义】 本方所治臂痛为风寒湿所致,治当以祛风散寒立法。羌活味苦燥湿,辛温散寒,祛风除湿,尤以除颈项肩臂疼痛见长,故方中用为君药。桂枝、姜黄辛散温通,相使为用,外鼓风寒湿邪,内行气血瘀滞,尤长于行肢臂而止痹痛,对因风寒湿所致肩臂痛尤为适用,用为臣药。当归养血行血,赤芍活血通经,二药能行经脉之瘀滞;黄芪、甘草益气实卫,助邪之外出。四味共为佐药。薄荷透达通经,甘草调和诸药,以为使。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敬寒,活络止痹之功。

【制方特点】 本方由《杨氏家藏方》之蠲痹汤去防风,易白芍为赤芍,加薄荷、桂枝、甘草而成,其祛邪之力较强。方中用薄荷的目的在于透达通经,《医学衷中参西录》云:“薄荷气味近于冰片,最善透窍。其力内至脏腑筋骨,外至腠理皮毛,皆能透达。”

【用方要点】 本方为风寒湿邪所治的臂膊疼痛而设,临床使用当以肩臂疼痛,手足麻木,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等为用方要点。

【临证举例】 蠲痹汤治疗肩手综合征;蠲痹汤加味内服方:羌活10g,姜黄10g,当归10g,黄芪30g,赤芍15g,炮穿山甲6g,防风10g,甘草10g,桂枝10g,鸡血藤20g,红花10g。水煎服,日1剂。疼痛较剧者酌加乳香、没药、蜈蚣,肢体僵硬拘挛者加白僵蚕、全蝎、蜈蚣。蠲痹汤加味外洗方:羌活10g,姜黄10g,当归10g,黄芪30g,赤芍15g,防风10g,甘草10g,桂枝15g,鸡血藤20g,红花10g,乳香10g,没药10g,生麻黄10g,附子10g,食醋100ml。水煎外洗患肢每日2次,每次30min,并以药渣布包热敷患肢。

治疗结果:用药1个疗程,全部患者肢痛、手肿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18例疼痛、肿胀完全缓解。用药2个疗程,疼痛、肿胀完全缓解者29例。

按:加味方中以大量黄芪补气为君,当归、赤芍、鸡血藤、红花活血祛瘀为辅,佐以羌活、姜黄、防风、桂枝除湿散寒,祛风通络。诸药合用,切中病机,故收效满意。内服同时以加味方外洗热敷,直达病处,有事半功倍之效。但有一部分患者在停药后1~2个月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反复,说明本症病机较为复杂,值得进一步探讨。[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2):760]